這個武將熬死了秦始皇,熬死了劉邦,熬死自己兒子,最終熬成皇帝

2025-11-27     花峰婉     反饋
2/3
這時的趙佗,已經不再是秦朝的小官了。

他在番禺築起新都,設立王宮、百官、衙署,自稱「南越武王」,正式建國。

他的稱王並未張揚,卻非常明確,他沒有自號「皇帝」,也沒有頒布年號,而是取了一種亦忠亦叛的模糊姿態。

對外,他依舊尊稱中原王朝為「天子」,但在嶺南,他是不可違抗的最高統治者。

嶺南自古蠻荒,但在趙佗手中,卻漸漸成了一個「自留地」。

與漢朝鬥智斗勇

中原大地終於在連年戰亂之後迎來了一個喘息的間隙。

項羽自刎烏江,劉邦登基稱帝,漢立國。

這一年,趙佗已是嶺南之王,百越歸心。

這雖名為「南越」,但疆域之廣、民眾之眾、財富之豐,足以讓任何一個帝王起貪念。

於是,公元前196年,劉邦派出了最會說話的人,陸賈,肩負著「勸趙佗歸漢」的重任,手持詔書、玉印,一路南下。

趙佗對此並不急於回應,陸賈到了番禺,足足等了幾個月,才被允許覲見。

他進入王宮,只見趙佗身著越人裝束,滿頭鬢髮高束,坐姿隨意,稱呼自己為「蠻夷大長老」。

這一幕,簡直像是在考驗一個使者的耐性和格局。

陸賈是個聰明人,他行了個禮,說:

「大王之地,海天浩渺,然稱王於嶺南,不若封侯於天下。」

他言語溫潤,卻話中有鋒,既提醒趙佗歸漢的好處,也暗藏帝王之威。

趙佗聽罷一笑,道:

「吾居蠻夷久矣,失禮義,然吾不與中國爭,不代表吾不能爭。」

他態度表露得清清楚楚,我可以歸漢,但你們最好別把我當成軟柿子。

最終,在權衡再三之後,趙佗接受了劉邦的冊封,稱「南越王」,向漢廷稱臣納貢。

這是一次策略性的俯首,此時的南越雖穩固,但尚未完全脫胎成一個能與漢朝匹敵的王國。

歸漢,換來的是時間,是穩定,是外部的緩衝,是中原強敵對他的暫時「放手」。

但這樣的默契沒有持續太久。

劉邦死後,呂后臨朝,這位狠辣果決的皇太后,對趙佗並無好感,或許是因為他自稱「蠻夷」,也或許是因為她容不下一個強勢的藩王遠據南疆。

她下令禁絕南越鐵器貿易,扣押使者,還擅自將原本屬南越的桂林、象郡劃歸長沙國。

趙佗怒不可遏,他本就是兵出身,不似那些諸侯王只會在朝堂上拱手作揖。

這一次如果再忍,失的就是根基和未來。

於是,趙佗反其道而行之,以「南越武帝」之號登基稱帝,斷絕與漢朝的官方來往。

同時,派兵襲擾長沙國邊境,將呂后扶持的漢軍打得節節敗退。

他的軍隊不多,但熟悉地形,兵精將勇,中原士卒南下,水土不服,未戰先病,尚未越嶺便已潰敗。

這場對抗,使趙佗在嶺南的威信空前高漲,周邊部落紛紛來附,趙佗不再只是嶺南之王,而是整個南方世界的共主。

接著,呂后病逝,文帝劉恆登基,在得知趙佗之事後,沒有一味強硬,而是選擇修舊好。

他命人重修趙佗祖墳,派人年年祭祀,厚待趙家在中原的親族,又一次派陸賈出使南越。

這一次,陸賈帶來的,不僅是詔書與禮品,還有一封文帝親筆信。

信中語氣柔和,情意真摯,稱趙佗為「舊臣宿將」,盼其歸順,共襄太平。

趙佗看完書信,沉默良久,長嘆一聲:「天命如此。」

他再次歸漢,去帝號,復稱「南越王」,在禮儀上重新歸入漢廷體系。

但這一次,趙佗並沒有交出實權。

他對漢朝稱臣納貢,年年派人赴長安朝拜,但在南越國內,他依舊以皇帝禮儀治政,發布詔書、任命官吏、徵稅治民,一切如常。

這是他最擅長的平衡術,對外表忠,對內獨裁。

稱王稱帝之間,他幾進幾退,不為虛名所動,也不為一時之氣所困。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171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41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花峰婉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28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奚芝厚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舒黛葉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38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