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孝的兩個夢想,還真就都實現了。
不過姚廣孝不快樂。
在他的《逃虛子集》中記載了這樣一個小故事,說幫朱棣登基後,姚廣孝曾去看望他的姐姐,可姐姐卻因為姚廣孝策劃的靖難給天下子民帶來的殺戮太重而不願見他。
說貴人何用至貧家,您達官貴人,來我們家做什麼啊?姚廣孝在中堂內不停地拜,姐姐這才出來見了一面,《明史》記載,姐姐惡之。
不只是姐姐,姚廣孝有位發小,名叫王賓,姚廣孝後來去拜訪他,王賓也是閉門不見,只是嘴上不停地嘟噥:和尚錯了,和尚錯了。《明史》記載,廣孝惘然。
這兩件事對姚廣孝應該打擊挺大的,後來的參政歲月里,姚廣孝力勸朱棣勿濫殺,攏民心。
晚年的姚廣孝還完成了幾個國家級重大項目,規劃北京城的布局,還親自帶隊編撰了《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共二萬二千九百三十卷,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由朱棣親自作序,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百科全書。
明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李贄評價姚廣孝說:「我國家二百餘年以來,休養生息,遂至於今。士安於飽暖,人忘其戰爭,皆我成祖文皇帝與姚少師之力也。」
永樂十六年,公元1418年,姚廣孝坐化於慶壽庵,終年八十四歲。朱棣悲痛不已,罷朝三日,親自為姚廣孝寫碑文紀念。
明代的鄭曉在《今言》一書中寫道(真偽存疑):
姚廣孝死前,朱棣問這位伴他半生的老友,說你還有什麼心愿未了嗎?
姚廣孝說了,僧人溥洽被囚禁了整整十七年,承受著無盡的酷刑,我請求您,放了他吧。
這溥洽是誰啊?他是朱允炆曾經的主事僧,相傳當年朱允炆逃走後,就是溥洽為朱允炆削髮後把他藏匿了起來,朱棣聽說消息後大怒,命人抓了溥洽,卻始終問不出朱允炆的下落。
那朱允炆又去哪了呢?有歷史學者認為是晚年的姚廣孝動了惻隱之心,收留了朱允炆,這才讓這位朱棣的眼中釘得以安度餘生。
朱棣最後還是釋放了溥洽,溥洽出獄時,頭髮已經長過了額頭,他走到姚廣孝曾經的床前,深深跪拜說,「吾餘生少師賜也。」
公元1425年,明仁宗朱高熾下詔,讓自己的老師姚廣孝配享成祖太廟,姚廣孝成了唯一一個以文臣進入宗廟的外姓人。
不過姚廣孝畢竟是幫朱棣奪了皇位,違反了封建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死後毀譽參半,一直受到南方士子們的抨擊。
姚廣孝配享太廟一百零五年後,公元1530年,明世宗朱厚熜,也就是嘉靖皇帝,崇尚道教。
有一天,他對內閣大臣們說了,說姚廣孝這個人,功勞是有的,不過是個佛家弟子,配享太廟恐怕不太適合,還是請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