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是宰相,晚上做和尚,他死後朱棣哭著為其刻碑!
朱允炆削藩,把自己的叔叔們,抓的抓,貶的貶,除了朱棣。朱允炆是先挑軟柿子捏,朱棣皇叔太硬、太能打了,得想別的辦法。思來想去,朱允炆決定偷襲!
公元1399年7月朱允炆的偷襲計劃開始了,他給自己派去北平的親信張昺、張信、謝貴下密詔,命他們率軍以逮捕朱棣屬下官員為由,包圍朱棣的燕王府。
張昺、謝貴沒問題,而張信收到密詔,馬上去了朱棣的燕王府,朱棣還在那咿咿呀呀地演中風呢,張信說你別演了,你侄子讓我們發兵偷襲你了。
「臣今奉詔禽王,王果無意,當就執,如有意,幸勿誨臣。」
——《明通鑑》
史書記載,朱棣下拜張信,說多虧了有您通風報信,您真是我一家人的再生父母啊。
「下拜曰:生我一家者子也!」
——《明通鑑》
怪吧各位,朱允炆派去的親信卻給朱棣通風報信,張信怎麼想的,明通鑑給出的解釋是,因為張信的母親說,看燕王府有帝王氣,張信於是就倒戈了。
「吾聞燕都有王氣,王當為天子」
——《明通鑑》
明史紀事本末給出的解釋是,張信和朱棣有舊,是老相識。
「以北平都指揮張信為燕王舊所信任。」
——《明史紀事本末》
誒,老紀也不知道信誰,看另一段記錄,說朱允炆當初為了給北平官場大換血,把山東按察司陳瑛調去了北平,陳瑛剛到北平,就收到了朱棣送來的大紅包。
「陳瑛自山東按察使調北平按察僉事。湯宗告瑛受燕王金錢,通密謀,逮謫廣西。」
——《明史》
看到沒啊,其實圍繞北平官場,叔侄倆暗中也在角力,張信會不會是被朱棣收買了呢,這得多大的紅包啊,比一家老小的命分量還重?朱允炆可是天子啊,朱棣造反的成功率此時幾乎為零,只能感嘆,哎,朱棣這該死的魅力啊。
朱棣於是做出反應,調集訓練出的八百勇士來保衛王府。
姚廣孝說硬剛可不行,咱練這點兵不容易,省著點用,我有兵不血刃的好辦法。
他們不是以逮捕官員為由打我們嗎?咱們給張昺帶句話,說我們願意主動交出屬官,他還有什麼理由出兵呢?他一定會來接管,到時候咱們趁機殺了他。
「朝廷遣使來索官屬,可悉依所坐名收之。即令來使召禺、貴,收所逮者。如此則禺、貴必來,來剛縛之,一壯士力耳。」
——《明通鑑》
七月初四,朱棣寫信說自己病好了,邀請張昺等人來府內接管屬官。
張昺赴約,朱棣準備了大西瓜招待眾人,張昺來的時候,朱棣正在院裡拿著大刀切西瓜,嘴裡還念念有詞,說普通百姓家,相親相愛一家人,還相互照顧呢,我身為天子的叔叔,卻連命都保不住,這樣無情無義的天子,不要也罷。
說完摔瓜為號,埋伏的勇士跳出來,沒切西瓜,卻把刀架在了張昺的脖子上。
朱棣麾下身經百戰的將士率練兵多日的勇士們,輕鬆攻下北平各門,只在西直門,遭遇了猛烈抵抗,不過也很快攻克,朱棣重新控制了北平城。
這一回合,朱棣險勝,朱允炆的招式,被朱棣和姚廣孝巧妙地化解了。
不過人家朱允炆早就布局了後手,沒事,皇叔你就在北平別出來了。
朱允炆派張昺、張信、謝貴去北平監視朱棣的同一時期,還派出了三位武將,宋忠、徐凱、耿瓛,分別駐守開平、臨清、山海關。
山海關是通往遼東的門戶、臨清是重要的水路出口、開平是北方草原中心,南下北上的必經之路,三者互為犄角,這樣看起來,朱允炆是不是還挺嚴謹的,朱棣雖然奪下了北平,可還在朱允炆布局好的包圍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