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逃跑的鄔思道,為何沒救年羹堯?一場智與權的生死博弈

2025-10-23     花峰婉     反饋
2/3
他的崛起、他的垮塌、他的死亡,每一步都可追溯到帝心、軍權、制度三者之間的摩擦。年羹堯積累了不可思議的影響力,但也觸發了制度的反噬。雍正帝深諳「得人需謹、防功需防」,在權力過分集中之後,立刻啟動清洗機制。從此他用年羹堯成全了一個警示式的權力模板:帝國容得起戰功,也容不得獨立於體系之外的超能臣子。

鄔思道的撤退與隱蔽之術

鄔思道並非庸人。他是雍正登基前的輔政智囊,也曾與年羹堯並肩站在帝位爭奪的同一邊。二人共識、共謀、共迎大局,可惜這段結盟,隨著局勢急轉,從一紙榮耀變成了隱患線索。年羹堯飛黃騰達、叱吒西北;鄔思道卻悄然退身,從主位漸移幕後。外人只看到年羹堯一人威風八面,卻忽略了鄔思道在暗處悄然消散的身影。

鄔思道的逃離,不是倉促,而是計算。他從未參與年羹堯的軍政調度,更未涉入他的官場鬥爭。他深知自己的位置——是朝堂上的謀士,不是將權在握的武臣。他看清楚了:年羹堯走得太快、太猛,鋒芒畢露。朝中風聲已變,舊盟未必能救命,甚至可能成禍。

於是他選擇退場。不是辭官,也不是隱居,而是斷聯、斷言、斷脈絡。他離開田文鏡府邸,避開朝堂視線。據傳帶著兒媳如月隱姓埋名,徹底從權力結構中「蒸發」。沒有奏摺、沒有表態,沒有為年羹堯辯護半句。鄔思道的沉默,不是懦弱,而是審時度勢,是對形勢的最後敬畏。

外人或許不解,為何同一陣線的人,會在生死關頭袖手旁觀。但鄔思道清楚:此局不救,救即亡。他不可能救得起,也不會被允許救。朝中已開始劃線清人,凡年黨親近者,都被按「株連」清算。他若發聲,立即就有理由被拉下水。一旦陷入,那就不再是能否救人,而是兩人同沉。
呂純弘 • 102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花峰婉 • 17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滿素荷 • 4K次觀看
喬峰傳 • 34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