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倫的造紙術確實牛,影響了全世界。紙張普及後,書籍製作成本大降,文化傳播速度飛快。魏晉時期,紙張幾乎完全取代了竹簡。
4世紀,造紙術傳到朝鮮、越南,7世紀到日本,9世紀經絲綢之路到中亞和印度,12世紀傳到歐洲,代替了昂貴的羊皮紙,直接推動了文藝復興。
蔡倫的名字也因此被載入史冊,美國學者麥克·哈特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里把他排在第七位,2007年《時代》周刊還把他列為「史上最佳發明家」。
可課本沒說,蔡倫的發明背後,是他在宮廷里踩著別人的血淚往上爬。他對宋貴人和梁貴人的迫害,手段冷酷,毫不留情,歷史對他的評價也因此多了幾分複雜。
殞帝早逝後,鄧太后選了劉祜當皇帝,也就是安帝。劉祜的父親正是被蔡倫害過的清河王劉慶。蔡倫知道自己這回麻煩大了。
鄧太后在世時,他還能靠著造紙的功勞保命,但公元121年,鄧太后一死,安帝開始親政,舊帳被翻了出來。安帝念在他造紙有功,沒直接殺他,只是讓他去廷尉自首。
蔡倫卻覺得自首是種羞辱,選擇了喝毒酒自殺,結束了自己59年的生涯。他的封地龍亭後來建了蔡侯祠,紀念他的貢獻,但也掩蓋不了他生前的爭議。
蔡倫的故事,遠比課本那幾行字複雜。他是個天才,造紙術的推廣讓文化傳播徹底變了樣,可他也是宮廷鬥爭的參與者,為了權力不擇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