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告訴我們: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卻不告訴我們蔡倫是什麼樣的人
說起蔡倫,課本里就一句話:東漢人,發明了造紙術,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簡簡單單,好像他就是個為人類文明做貢獻的科學家。可翻開歷史書,蔡倫這人可沒那麼簡單。
他不是光坐在書齋里搞發明的聖人,而是東漢宮廷里摸爬滾打、深諳權謀的宦官。他的一生,既有改變世界的功績,也有讓人皺眉的陰暗面。
蔡倫,字敬仲,大概生於公元62年,湖南桂陽郡人,具體是現在的耒陽市還是桂陽縣,史學界至今沒個定論。
他家境普通,祖上可能是干冶鐵鑄造的手藝人,算不上富裕,但也不至於吃不上飯。蔡倫從小就聰明,特別愛學東西。
鄉里的學堂里,他捧著《論語》《周禮》啃得認真,還對種麻、養蠶、冶鐵這些活兒感興趣,經常跑去田間作坊看工匠忙活,琢磨工藝流程。
他不是光會讀書的書呆子,手也巧,腦子活,對技術活兒有種天生的熱情。這些早年的經歷,給他後來的造紙術改良打下了基礎。
公元75年,蔡倫13歲左右,因為家境一般,又被當地管鐵務的官員看中,推薦進了洛陽皇宮,當了宦官。那年頭,進宮當宦官的路子無非兩種:家裡窮得揭不開鍋,送孩子去;或者家裡犯了事兒,被迫凈身。
蔡倫的情況屬於前者,家裡不算大富大貴,進宮是個出路。剛進宮,他乾的是小黃門這樣的低級差事,跑腿、傳話,幹些雜活。
但他腦子靈,辦事牢靠,很快就得了漢章帝的眼緣,幾年後升為黃門侍郎,負責宮裡宮外的聯絡,地位開始有點分量。
到了漢和帝劉肇即位,蔡倫迎來了事業的轉折點。劉肇登基時才10歲,朝政全捏在竇太后手裡。竇太后沒自己的孩子,對太子劉慶的生母宋貴人特別忌憚。
蔡倫看準了風向,主動靠攏竇太后,成了她的得力助手。公元83年,竇太后想除掉宋貴人,蔡倫出了主意,誣陷宋貴人搞「巫蠱之術」。這罪名在漢朝可不得了,相當於叛國罪,直接能要命。
蔡倫親自參與審訊,宋貴人扛不住壓力,自殺了。劉慶也被廢為清河王,踢出了皇位繼承線。接著,蔡倫又幫竇太后對付另一個妃子梁貴人,逼得梁貴人鬱鬱而終。
梁貴人的兒子劉肇被竇太后收為養子,立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漢和帝。蔡倫因為這番操作,地位蹭蹭上漲,升為中常侍,負責皇帝的日常起居和文書管理,成了宮裡的大紅人。
不過,竇太后的外戚集團太囂張,竇氏兄弟權勢熏天,甚至動了篡位的念頭。公元92年,竇憲出征回來,計劃謀反,結果走漏了風聲。
蔡倫看勢頭不對,果斷倒戈,站到了漢和帝這邊。他和另一個宦官鄭眾聯手,在竇憲回京時收了他的兵權,封了個冠軍侯的空頭銜,趕回封地。
竇氏兄弟回去沒多久,就被逼自殺,竇太后也被軟禁。蔡倫靠著這波精準站隊,保住了自己的位置,還得了皇帝的信任。
漢和帝死後,殞帝劉隆繼位,但才幾個月大,朝政落到了鄧太后手裡。鄧太后愛讀書,特別喜歡書法,但那時候的書寫材料要麼是笨重的竹簡,要麼是貴的離譜的絲帛,實在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