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為何不到百年就亡了?看看他們的皇位傳承有多亂,就明白了

2025-11-25     花峰婉     反饋
3/3
這一刀切得極狠,也為未來的復仇埋下了伏筆。

英宗碩德八剌,正是海山之子。

他的即位,不是仁宗默許的延續,而是政變後的結果。

仁宗駕崩後,英宗在一眾舊臣與軍頭的擁護下,強行登基,成為元朝新主。

他滿腔熱血,欲有一番作為,清洗舊黨、重整朝綱,甚至試圖以鐵腕肅貪。

但他低估了這群在宮廷中翻雲覆雨的老狐狸們,還未等他坐穩皇位,一杯酒、一碗湯,便將他送上了不歸路。

接著,在混亂中,明宗和世㻋登場,他的結局,比前任更為悲慘。

剛剛坐上龍椅,還未溫熱,便被貼身侍從下毒而亡。

接下來的元寧宗,也未能倖免於這場惡性循環。

他本是英宗之子,年幼繼位,在權臣操控下成為傀儡皇帝。

被架空的他如同籠中鳥,日夜活在恐懼中,不知何時會成為下一個「被處理掉」的對象。

此時的皇宮裡,手握兵權者可以擅殺天子,內侍宮人可以操縱皇權,貴族后妃可以扶立皇帝。

皇位已成毒果,無人能獨享,一旦吞下,必將身亡。

「短命」成了這些皇帝們的共性,血腥成了繼位的代名詞。

內鬥不休,外患不息

如果說前朝皇帝們在台前演的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宮廷劇。

那元順帝統治時期,便是整部朝代悲劇的終場哀歌。

帝王之位像被撕爛的布,被不同勢力攥在手中反覆爭搶。

而當權貴們終於爭得筋疲力盡,卻發現整個國家已經千瘡百孔,搖搖欲墜。

每一次皇位更替,背後都伴隨著一次朝政大清洗,權臣新貴要換,御前侍從要換,連太子讀書的老師都得換。

這種毫無底線的清除,讓朝廷穩定的官僚體系逐漸瓦解,忠臣遠離,讒臣橫行,一朝天子一朝朝,朝堂上下變得比市井還不堪。

而地方上,趁著中央多事之秋,各地藩鎮與地方貴族迅速坐大。

他們或世襲兵權,或私設關稅,朝廷的詔令到了地方,變得比官紙還輕。

若有敢於問責之人,不是被地方掩埋於荒郊亂嶺,就是在回朝途中「暴病身亡」。

而最受苦的,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本應最有希望的百姓。

他們的日常,已不是柴米油鹽的瑣碎,而是饑寒交迫的求生。

莊稼顆粒無收,還未等到秋收,官府的催糧隊就已提刀進村,草屋剛搭起棚頂,便被地方豪強強征作馬棚,孩子的名字還沒來得及取,就在戰火中成了無名孤魂。

「有粥無米,插筷而浮」,這是當時百姓生活的真實寫照。

很多人用枯草磨成粉做餅,吃進嘴裡就像吞刀片,咽不下也吐不出。

可就是在這樣的世道下,皇宮之中卻是另一番天地。

順帝身居上京,宮女環繞,宴飲不斷,他喜愛修建園林,尤其痴迷花石。

民間血流成河時,他卻沉醉於佛堂鐘聲、後宮新妃的溫柔鄉。

與此同時,風暴正在邊境之外醞釀。

從江南到山東,從陝西到湖廣,義軍星火燎原。

他們大多是農民、流民、甚至被逼上梁山的破產商賈,他們的共同點只有一個,活不下去了。

有人高舉「明教」旗幟,誓要「驅胡還漢」,有人自號「天命所歸」,只求「替天行道」。

他們或許不懂兵法,也未曾練兵,卻靠著一腔怒火與無盡的絕望,一次又一次攻破官軍防線。

紅巾軍、明教軍、田抄軍,名字花樣百出,根子卻都一樣,都是苦出來的命。

當徐達大軍逼近時,元順帝終於驚覺,外面的世界早已失控。

可他早已無兵可調、無臣可信,只得深夜乘舟北逃,臨行前不敢對外發布,只在宮中悄悄換下龍袍,穿了件舊常服。

百年帝國,至此崩塌,而這一切,早有徵兆。

制度苦果

忽必烈死的時候,元朝留下了一個空前龐大的版圖,北至貝加爾湖,南抵南海之濱,西接鹹海,東瀕太平洋。

疆域之遼闊,在整個中原歷史上都屬鳳毛麟角。

可就是這樣一個帝國,竟只維持了不到百年的輝煌,就在戰亂與內耗中土崩瓦解。

若只從皇帝短命、權貴爭鬥來看,這場崩塌似乎是「個體失誤」造成的。

但真正將這頭歐亞雄獅拖入深淵的,不是幾個昏君,也不是幾場政變,而是早已潛藏在骨血中的制度性毒瘤。

忽必烈曾想做改革者,他知道草原的那一套放在定居化、農耕化的中原世界行不通。

但他最終失敗了,他失敗的原因,不在於個人才略不足,而是他所面對的,是一整套固守遊牧傳統、排斥制度變革的蒙古權貴體系。

一個人可以提出變革,但無法單槍匹馬撬動整個體制。

從建國之初開始,元朝便深陷在一個「制度錯位」的怪圈中,一邊模仿漢人治國,一邊固守草原貴族的特權。

一邊設立中書省、御史台,一邊將軍政實權交予部族長老。

一邊恢復漢人科舉,一邊又設下「四等人」制度,將南人視為最低等族群。

這種中不中、蒙不蒙的制度拼貼,結果可想而知。

皇位傳承製度的混亂,正是這種制度扭曲的集中體現。

在真正實現制度化的王朝中,皇位交替雖有風波,但仍遵循一套「嫡長子繼承」或「明君繼嗣」的基本邏輯。

可在元朝,皇位的歸屬往往由「誰先拉攏住禁軍統領」或「誰能率先殺掉競爭者」來決定。

正統、嫡庶、仁孝、德行,在元朝統治結構中,不過是一張寫滿廢話的奏摺紙。

忽必烈雖然有心效法漢法治國,卻終其一生也未能擺脫「蒙古可汗」的身份。

於是,元朝便這樣一路走向了不可逆的崩解。

它不是在一夜之間覆滅的,而是在每一個制度選擇錯誤的當下,已悄然宣告了自己的終局。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呂純弘 • 171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41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28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奚芝厚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舒黛葉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37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