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運會桌球賽場上,一個現象引發了不少討論——某些場次里,看台上粉絲的喊叫聲震耳欲聾,可他們支持的選手卻大多輸了。比如男單半決賽、女單決賽,還有女團決賽,幾乎都是「喊得越響,輸得越乾脆」。有意思的是,這個現象被港媒點出來了,還以《陳夢隔空再贏孫穎莎》為題,直言「正義必勝」。這話乍一聽有點抽象,但細想卻耐人尋味:為什麼賽場上的喧囂,反而成了「輸球」的信號?
其實,答案藏在競技體育的本質里。桌球不是演唱會,勝負不靠誰的聲音大,而是靠實打實的技術、心態和積累。陳夢這次帶領山東女團奪冠,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不是那種會迎合粉絲、製造話題的選手,但一到關鍵分,她的發球、相持和防守,幾乎分分到位。反觀一些被飯圈「包圍」的運動員,粉絲的尖叫或許本意是加油,卻無形中成了壓力——分心、急躁、想贏怕輸,這些心態在高水平對決里往往是致命的。
有人說,這叫「正義必勝」。這裡的「正義」,倒不是指誰對誰錯,而是體育最樸素的道理:實力說話。你看,陳夢打球的風格,沉穩得像塊石頭。東京奧運會女單冠軍的底蘊,讓她在團體賽關鍵時刻扛得住;而一些年輕選手,被粉絲的呼聲架著走,反而容易動作變形、失誤增多。這就像港媒說的,飯圈的喧囂再熱鬧,也敵不過球檯前的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