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國君普遍稱「公」的歷史原因

2025-11-15     花峰婉     反饋
2/3
孔子編訂《春秋》

魯國的始祖是周公旦,他在周王室中地位極高,因此魯國在諸侯中享有特殊榮耀,其國君的正式爵位就是「侯」(如「魯侯」)。

但是,在記載本國國君時,魯國史官使用了一種更尊敬的「體例」——在本國國君去世後,追稱其為「公」。例如,生前叫「魯隱

3.公」、「魯桓公」,但他們的正式爵位是「魯侯」。由於《春秋》是儒家經典,後世的歷史記載和稱呼都沿用了這一習慣,將各國君主統稱為「某某公」,使其成為一種歷史慣例。
呂純弘 • 141K次觀看
呂純弘 • 12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花峰婉 • 17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花峰婉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滿素荷 • 4K次觀看
喬峰傳 • 34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24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