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親王為何會有高下之分?實際上,清代的親王可以分為四個檔次

2025-11-13     花峰婉     反饋
2/3
第三檔是恩封鐵帽子親王,只有四個:怡親王允祥、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他們不是靠開國軍功,而是皇帝特恩賜的世襲罔替。

怡親王允祥是康熙第十三子,雍正1722年上台後封他親王,管戶部,權大一時,死於1730年。乾隆1774年詔他爵世襲,註明本是恩封,但為表彰忠誠,給鐵帽子。

在地位上,他們再寵也比不過旗主或開國功封,祖制上不合規矩,像怡親王詔書里「亦應世襲」就透著勉強。

第四檔是普通和碩親王,是最底層,沒鐵帽子,世襲遞降。清朝親王大多叫和碩親王,當朝皇子封王詔書帶「和碩」。但非皇子或遠支有時不帶,比如碩塞早期1649年升親王沒「和碩」,1651年補上;奕劻1894年封也沒,1898年補。

原則上,非直系皇子易這樣。普通親王傳子孫,每代降一等,親王變郡王,再變貝勒,到奉恩將軍止。清朝吸取明朝教訓,不讓皇族隨便封王吃閒飯,得有功或恩才行。

總共24個普通親王,家族衰落快,沒鐵帽子保底,權力小,經濟待遇歲俸一萬兩,但沒大莊園,遠不如上三檔。

這四個檔次背後,是清朝皇權集中的過程。早期旗主親王權大,皇帝忌憚,康熙雍正乾隆一步步削弱,分佐領、管旗務,到乾隆時親王成擺設。

鐵帽子是獎勵開國功,但也分高低,旗主最鐵,恩封最軟。實際鐵帽子也不鐵,有罪就懲,禮親王一支滿達海1655年襲爵,1660年被革;肅親王豪格1649年被囚死,兒子富綬襲;克勤郡王岳托後裔多次降級。

乾隆1778年釐清後,鐵帽子定型成12個:8功封加4恩封。可就算鐵帽子,晚清也衰落,奕劻賣國求榮,家族聲譽差。清亡後,1912年2月溥儀退位,所有爵位廢,親王們成平民。
呂純弘 • 133K次觀看
呂純弘 • 12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花峰婉 • 17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花峰婉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滿素荷 • 4K次觀看
喬峰傳 • 34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24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