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爭議漩渦,肌肉線條取代少女感
墨西哥站鏡頭前,全紅嬋緊緻的手臂肌肉與流暢的背肌引發熱議。 網友兩極分化:「金剛芭比」的驚嘆與「催瘦」的質疑並存。
陳若琳在採訪中強硬回應:「肌肉是跳水運動員的勳章。 」她曬出數據:全紅嬋體脂率控制在12?4%,肌肉量增長3%,這正是207C動作成功率從72%升至89%的根基。
這場審美爭議背後,是公眾對女性運動員的刻板印象。 當全紅嬋扔掉寬鬆運動服,穿著無袖賽服自信亮相時,她用實際行動宣告:跳台美學,由運動員自己定義。
五、18歲的雙重人生,遊戲防沉迷與奧運三金王
生日當天,全紅嬋的烏龜造型蛋糕登上熱搜。 許願時她俏皮道:「終於能全天玩《王者榮耀》了! 」成年後首日,她立刻解鎖了曾被嚴格限制的遊戲時間。
這種反差貫穿她的生活:賽場上冷靜調整起跳角度的「大心臟」選手,賽後會把銀牌塞給教練撒嬌:「下次我要搶回來」;捐款為家鄉修橋的奧運冠軍,仍堅持用塑料袋打包食堂剩菜。
六、身體哲學,與誘惑共存的智慧
全紅嬋的「自律危機」充滿人情味。 她曾因偷吃辣條被沒收零食,深夜躲被窩哭泣;西安站比賽放棄最愛的羊肉泡饃,對著鏡頭咽口水。
陳若琳發明「食物代償法」:允許偶爾破戒,需完成10組高難度動作作為置換。 訓練館甚至懸掛巨型零食海報,要求她凝視誘惑完成訓練,這種「與慾望共存」的修煉,比嚴苛禁慾更考驗心智。
207C動作重現滿分,巴黎奧運衛冕三金,全紅嬋摸著腰腹肌肉笑道:「現在跳起來,感覺能砸穿水池。 」從對抗身體到駕馭身體,18歲的她完成了一場最兇險的空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