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劉海被發卡胡亂別著,橙色T恤裹著明顯圓潤的胳膊,懷裡小侄女啃著荔枝,汁水糊了兩人一手。
評論區炸了:「冠軍怎麼胖成這樣? 」「腳傷是藉口吧? 」直到「跳水皇后」高敏一句話捅破窗戶紙:「她苛待了自己整整三年!
東京奧運會那年她才14歲,1米43,跳下去水花小得像針尖掉進池子。 現在18歲,1米55,長高12厘米,增重8公斤。 空中翻騰那0.5秒,轉體半徑擴大0.12米,動作滯空時間全亂套。
207C(向後翻騰三周半抱膝)成了噩夢,入水角度偏2度,轉體慢0.15秒,摔出過7次「平板」,
最重一
次鼻血染紅半池水。
陳芋汐比她大兩歲,早熬過這關,體重鎖在42.5公斤,每天稱重10次。 全紅嬋呢? 家族易胖基因像道枷鎖:妹妹不跳水後體重飆升,媽媽哥哥都是圓身板。
巴黎奧運前戒了辣條和叉燒,連每小時喝水都卡在80毫升。 教練陳若琳嘆氣:「像穿著不合腳的舞鞋跳舞。 」
巴黎奧運周期開始,她腳踝就纏滿肌效貼。 賽前半小時綁帶是固定儀式:膠布勒緊傷口的刺痛,肌肉拉扯的酸脹,她閉眼忍下。
今年5月,韌帶損傷徹底爆發,退出全國冠軍賽。 網友罵她「臨陣脫逃」,卻不知道2023年她輸給陳芋汐時,粉絲在看台咆哮「裁判壓分」,官媒直接開撕:「飯圈髒水別潑運動員! 」
退賽回湛江老家,她哥拍視頻寫:「避風港,治癒一切。 」荔枝園裡,她蹲著給小侄女擦臉,手指刮過孩子臉頰時還在發抖。 神經科學研究說親人互動能催生催產素止痛,但療效有限。 省隊復訓第一周,她在高低槓練了沒幾下就癱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