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經雨完整後續

2025-07-30     游啊游     反饋
1/3
寄養在王府四年,魏將時仍舊厭惡我。

他厭惡我謹小慎微的市井氣,厭惡我藏在「妹妹」皮囊下的攀附心。

更厭惡我生得腰凝弱柳,丰姿端麗,在宴上惹得世家公子們挪不開眼。

他說:「我只待你當妹妹,望你知廉恥,守本分,莫招搖。」

及笄之年,仁親王觀我與魏將時仍如冰壺玉尺,疏而有禮,遂收我為義女。

不久後,我頂著郡主的頭銜,被指婚給三皇子。

可出嫁前。

魏將時卻衝到我的院子裡,踢翻我的妝奩,撕碎我的喜服。

多年的端方修養,蕩然無存。

1

暮春的雨斜斜掠過王府飛檐。

我攥著竹傘剛從女學歸來,裙裾還沾著水珠。

門房老周搓著手笑道:

「阮姑娘怎的自己回來了,世子爺半個時辰前剛撐著傘出門,說是要去女學接人哩!」

指腹不由得攥緊了傘柄。

「誒!小姐您這又要去哪啊?我去備輛車給您吧。」

我轉身衝進雨幕,丫鬟踉蹌地跟在我後面喊。

「小姐打傘啊,別著涼!」

這是魏將時第一次去女學接我……

莫非,莫非他已不計較那日我莽撞吐露的心意?

亦或是,經這幾日思量,他願拋開商賈之見,又不想與我做兄妹了?

雨這麼大,他別因我淋了雨才好。

心裡這樣想著,腳上跑得飛快。

青石板上的積水濺濕了繡鞋,卻顧不上擦拭。

轉過巷口,細雨朦朧間,遠處的身影漸漸清晰。

玄色衣袍與月白裙裾相攜而行。

魏將時手中的黑綢傘,穩穩地傾向林秋月那邊,自己的肩頭卻洇出大片深色。

風卷著細雨撲在臉上,我忽然覺得渾身發冷。

原來,剛回京入女學的林秋月就是他放在心尖尖上的表妹。

所以,他去女學接的人。

不是我。

也不可能是我。

我靜靜站在雨幕中。

看著一貫矜貴疏離的男人,低頭悉心地替林秋月繫緊斗篷系帶。

怔然之際。

我猝不及防地撞進了兩人的視線里。

2

林秋月素手輕揚作別,我強扯出一抹笑意頷首回禮。

魏將時垂眸附在她耳邊低語了幾句。

直到門扉緩緩閉合,將那抹嬌俏人影掩入深院,他才轉身抬步,朝著馬車方向行來。

玄色馬車在我面前調頭後停下。

車簾被一隻骨節分明的手掀起一角。

魏將時那張清雋卻毫無溫度的臉,居高臨下地望過來。

「上來。」他的聲音透過雨聲傳來,簡短,冷淡。

我怔忡地看著他,雨水流進眼睛,澀得發疼。

「就幾步路,不勞煩哥哥了。」我聽見自己的聲音在雨里發顫,卻還是試圖維持著最後一點尊嚴。

魏將時愣了一下,這是以往我從未主動提起過的稱呼。

「若是受了寒……」他頓了頓。「若是受寒,王府還要請醫問藥,徒增事端。」

我繃著唇,終是沉默地走向馬車。

車夫放下腳凳,我提著濕透沉重的裙擺,費力地踩上去。

車廂溫暖乾燥與外面的淒風苦雨仿佛兩個世界。

但我依舊覺得渾身發涼。

魏將時端坐在主位,閉目養神,仿佛身邊沒有我這個人。

他的錦袍纖塵不染,只有肩頭那片被雨水洇濕的深色,我想起自己剛剛的衝動之舉,實在荒唐得可笑。

馬車在雨中緩緩前行,軲轆碾過青石板的聲音單調而壓抑。

許久,久到我以為他會一直沉默下去,他清冷的聲音才再次響起。

依舊閉著眼,仿佛只是隨意交代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

「阿棠妹妹。」

「日後在府中,若無事,不必和我走得太近。」他頓了頓,似乎在斟酌措辭。「秋月看似爽朗實則心思最是細膩,若見你我太親近,或恐……生出些不必要的誤會。」

不必要的誤會?

真是好體面的理由。

一股冰涼從指尖蔓延到心臟,喉嚨堵得發緊,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只能將頭垂得更低。

最傷人的,不是疾言厲色的呵斥,而是這種彬彬有禮的、體面的驅逐。

「好。」我用盡全身力氣,才擠出一個乾澀到極點的音節。

「阿棠……明白了。

馬車停下,我們一前一後下車。

魏將時又恢復了之前的溫潤模樣,吩咐小廝:

「讓膳房給阿棠妹妹做碗驅寒湯,仔細著了涼。」

話音平平淡淡,倒像是前日在書齋討論課業,或是往常叮囑我添衣的模樣。

我驟然抬眼,望著他眉間的霧氣,滿心不解。

我不明白,他為何還能這般若無其事,用同往常無二的語氣,說著那些讓人恍惚的關懷。

直到我轉身見到等在府門口一臉焦急的王妃,我才恍然。

他周身溫言問詢、躬身行禮的端方模樣,或許只是演給別人看的。

今日差點讓林秋月誤會,他索性在車上也嚴肅直白了些。

下了車,就又變回端方君子。

他大概是打從心底厭惡我這個商賈之女。

只是君子風骨不允許,世家清譽不允許。

所以他便將那些嫌惡化作疏離客套。

偏我昏了頭,還將這些不咸不淡的關懷當作偏愛。

生生蹉跎了四年痴念。

3

魏將時十六歲時,先帝贊他風華若松,玉珂瑩粹,特賜他表字松珂。

眾多世家貴女傾慕他。

可魏將時獨獨心系表妹林秋月。

傳聞林秋月十歲隨父戍邊,既有塞北風沙養出的颯爽,又具世家貴女的端雅。

這幾年,二人雖遠隔千山,尺素從未斷過。

這是入府不久後,魏螢說與我聽的。

無他,不過是要我知曉——

我妄想攀附他哥哥,是件多麼不知天高地厚的事情。

但我那時就是不知天高地厚。

我不知士農工商間的鴻溝深如天塹。

我不知人心如謎,任憑窮思不可解。

我只知,我是大昌國漕商巨擘阮崇山之女,自幼金珠作飾,玉饌為食,縱使世家姝麗,亦難較分毫。

我只知,王爺視我如己出是因為我父親於他有舊恩。

可我不知的是,那時新貴商戶勾結權臣蠶食份額,昔日煊赫的漕商世家,正困於危局,頹勢漸顯。

父親同樣沒告知我,他寄希望於我能從王府這兒學好高門規矩,出落得端雅矜貴,儀靜體閒,攀上一門好親事,以保我後半生無虞。

可我剛剛拿到手上的家書,母親已將阮家的困局說得清清楚楚。

母親在信里說,時間緊迫。

最遲等到我及笄,趁阮家尚存餘力,她和父親會求王爺儘快為我尋一門親事。

若不是行到水窮,她又怎會告知我這些。

想來是我到王府前,家族頹勢已經顯現。

怪不得,王爺和王妃看向我的眼裡總是帶著些憐惜。

怪不得,魏螢同我說話時總是充滿酸言冷語。

怪不得,魏將時一直疏離我,大概是因為他早將我的真心看作了滿腹算計。

思及此,我不禁苦笑。

徹底歇下對魏將時的心思。

畢竟這京中,玉樹芝蘭無數。

又不是只有他魏將時一個男子。

4

半月後寒食節,母親托商船送來淮南的糯米粉。

我特地起了個大早,將新蒸的青團整齊碼進纏枝蓮紋食盒。

糯米皮裹著豆沙餡,在瓷碟里泛著盈盈水光。

王府階前海棠簌簌墜紅,我依序向各房送點心。

我不似世家貴女嫻習琴棋、精擅詩賦。

唯有低眉順眼賠笑周旋,憑些市井裡學來的討好手段,搏得別人喜歡。

寄住在王府這幾年,府中上下早都習慣了我在節令物什中的細碎心意。

只有一人除外。

我思慮了很久,還是決定周全禮數,特地繞開倒容易教人多想。

行至魏將時案前時,他正執筆批註文書。

墨香混著艾草氣息縈繞。

見到我來,魏將時執筆的手一頓,卻並未抬眼。

心思清明了,不免看許多人和事也細緻了些。

回憶起來。

魏將時似乎對我一向這個樣子。

說疏離少一分說熱絡又多一分,偏讓人挑不出錯處來。

我剛放下食盒,便看見了硯台邊放著一個繡法拙劣的金糰子。

不巧,魏將時抬手取鎮紙的瞬間,廣袖帶翻了青瓷碟。

碧色糰子染著泥痕,跌跌撞撞滾落在地,有些狼狽。

「阿棠妹妹,抱歉。」

他眉峰微蹙,語氣裡帶著恰到好處的歉意。

我垂眸。

望向他另一隻手理得距桌案有半臂遠的廣袖,忽然明了。

他不是不喜這青團,只是不喜我。

記得有一年,我央著府里的嬤嬤教我繡香囊。

送給他時。

魏將時垂眸看了一眼,並未直接拒絕。

而是說:「阿棠妹妹的手藝不錯,只是這香囊里的金線於我而言未免太過扎眼。」

那時的我,哪裡聽得懂這話里的彎繞。

只以為是自己的選錯了顏色。

現在回想,其實是我選錯了人。

魏螢不知何時進來,倚在門邊捂著帕子輕笑:

「阿棠姐姐這手藝,配王府還差了些……」

她想說的其實是……

區區商賈之女,如何配得上世襲罔替的仁親王府世子?

奇怪的是,我並沒有很生氣。

只是蹲下身子拾起,指尖沁著涼意。

「無妨,改日再做新的。」

魏螢送我到門口,嘴角噙著冷笑。

「都說了,要你別做無用功。」

「儘是些收買人心的小伎倆,打擾我哥批牘。」

我笑笑,用不大不小的聲音道。

「今日是阿棠唐突了,日後不會再來松珂哥哥的書房。」

話音剛落,魏將時的指節驟然蜷緊。

臨近午飯時,我又做了些青團。

丫鬟幫我送到花廳後解釋道:

「我家小姐說,見弟弟們上午吃得開心,她便又去後廚多做了些。」

二房和三房的幾個弟弟都很歡喜,魏景拽著我的袖子,搖來搖去:

「阿棠姐姐,你可真好。」

王爺笑道:「阿棠有心了。」

魏將時咀嚼的動作停住,臉上閃過一絲錯愕。

看那樣子,他大概是以為我特地給他做的。

5

傍晚又下起細雨,我只好沿著迴廊散步。

行至西苑庫房附近,正撞見幾個小廝在門口急得團團轉。

只見管家對著幾匹發霉的蜀錦唉聲嘆氣。

原來是連日陰雨,庫房裡存著的幾匹上等蜀錦受了潮,起了霉斑。

「這可如何是好?這批料子可是準備送到宮裡的…」管家急得直搓手。

我走近,細看那霉斑的顏色和分布,又嗅了嗅氣味,心中一動。

五歲起隨父親行商,這點風浪還應付得了。

「方便給我看一眼這幾匹蜀錦的帳目嗎?」

管家遲疑了一會,還是拿給我。

我熟門熟路地翻出那幾匹蜀錦的入庫記錄。

指尖划過一行字,轉身對管家道:「馮叔莫急,這批蜀錦大概是浸過蘇木染,霉斑尚淺,只需趁過幾日天氣晴好,將其置於通風處暴曬三日,再用細紗布蘸取薑黃粉,輕輕擦拭霉處,就可以去霉留色,且不損其華彩。」

「七歲那年,我家漕運時突遭暴雨,半船蘇木染的杭綢便是這般救回來的。」

眾人將信將疑,管家見我神色篤定,遂死馬當活馬醫。

三日後,那幾匹蜀錦果然煥然如新,霉斑盡褪。

看著眾人感激又驚奇的目光,我心中這幾日的鬱氣,仿佛隨著霉斑一同被薑黃粉擦去了。

至少,我並非全然無用之人。

消息傳到魏螢耳中,她只是撇撇嘴。

「哼!不過是些商賈之道,奇淫巧技罷了。」

魏將時執筆的手懸在半空,墨汁滴落污了紙張也渾然未覺。

只是低聲自語了一句:「商賈之道?」

那語氣里,第一次帶上了並非全然貶義的複雜。

6

午後我整理木匣要找一些舊物。

丫鬟通傳魏將時帶著魏螢和林秋月朝我院子來時,我已來不及收拾。

魏螢進了屋就好奇地望向木匣。

趁我們幾人說話時,她沒忍住翻開看了看。

隨後拿著一張畫像衝到我面前質問。

「阮衿棠,你知不知恥啊!」

我定睛一看,只覺耳根一熱。

「你為何要翻我的東西?」

「你先回答我的問題!為什麼要畫我哥的畫像?」

林秋月和魏將時同時愣住。

我剛要解釋就被她打斷。

「做青團也是為了我哥,把所有人的都做了吧?」魏螢不依不饒。

林秋月回頭看了眼魏將時,眼眶已然泛紅。

男人緊抿著唇。

「我只是想約阿棠妹妹踏青,我不知阿棠妹妹和表哥…看來,我來得倒不是時候了。」林秋月緊抿著唇,在眼淚落下之前,轉身跑了出去。

魏螢從鼻尖嗤了一聲,狠狠扔下畫像。

魏將時眸若寒潭地看了我一眼,也跟著跑了出去。

那個眼神,很熟悉。

我忽然想起剛入府那日。

腰間掛著算珠和商船檣鈴改的掛件,行走時叮噹作響。

嬤嬤提醒我:「王府向來靜雅,還望姑娘能收斂一下這市井氣的掛件…」

我剛想解釋什麼,抬頭就撞進了那樣一雙清冷冷的眸子裡。

那時候我只顧著欣賞魏將時那張俊美無鑄的臉。

卻沒細細探究。

那個眼神不是因為陌生,而是因為嫌惡。

7

魏將時追著林秋月不知哄了多久。

踏著最後一縷殘陽回的府。

他平素束得一絲不苟的發冠微微歪斜,幾縷碎發黏在汗濕的額前,襯得那雙向來清冽的眼眸帶著些疲憊。

到我院子裡時,魏將時大步跨過門檻,對我猛地伸出手,腰間玉佩隨著動作輕撞出冷響。

我知曉他的意思。

恭謹地將畫像遞給他。

魏將時深吸一口氣,一邊慢條斯理地說著,一邊慢條斯理地撕著:

「阿棠妹妹入王府這麼多年,基本的規矩也該學學。」

他負手後退半步,袍角掃過滿地碎紙,聲調淡淡。

「私藏男子畫像,傳出去怕是要污了阮家百年清譽,還是說——」

他忽而捏起手中畫紙丟進炭盆,看墨色在火中燒盡。

「阮老爺送你來王府,就是為了要你學做這種上不得台面的事?!」

他從未對我說過如此重的話。

看來林秋月當是和他生了嫌隙。

我望著炭盆里蜷成黑灰的畫紙,有些無奈。

只好從木匣里掏出其他的畫像,一一攤開放在他面前。

8

我逐一指認

「這,是王妃和王爺的畫像。」

「這是螢妹妹。」

「這是景弟弟和二姨娘。」

……

盡數說完後我抬眸看向他,指尖摩挲著畫軸邊緣認真道:

「這些畫像並非阿棠私藏,是入京那年父親特地著人備下的,連同各房和京中世家名冊一起。」

「只為讓我儘快融入王府,免得因為年紀小記錯了人鬧出笑話。」

他喉結猛地滾動,攥著拳的手上青筋微跳。

我低頭將畫紙摞齊,又斟了盞茶推過去,垂眸繼續道:

「那日松珂哥哥說過,你我一直以兄妹相稱。」

「這輩子,也只能是兄妹。」

我抬眸看向他,語氣鄭重:

「阿棠,通通記下了。」

他攥著茶杯的指節驟然泛白,眼底暗潮翻湧。

半晌。

他用指節叩了叩案上的畫卷,繼續質問。

「是麼?既是舊物…」他喉結滾了滾:「為何偏在此時翻出來?」

為何偏在我們幾日未見後。

為何偏在他拒絕了我的表白後。

他垂眸別過臉,依舊端著姿態:

「莫不是…口不應心?」尾音輕得像片羽毛。

似是想從我口中得到肯定的答案。

可明明拿規矩捆住我僭越念頭的人是他。

指尖攥著裙角,我低聲道:

「是因為那木匣底裝著阿棠的庚貼,不久前父親和王爺通了信——阿棠即將及笄,父親望王爺能幫阿棠尋一門好親事。」

「王爺已將庚帖遞了出去,阿棠很快就要嫁人了。」

「今天惹得您和秋月姑娘生了嫌隙,真的對不住!改日我同秋月——」

話音未落。

魏將時手中茶杯驟然迸裂,青玉盞化作齏粉和著碎片墜落在地……

9

男人恍若未覺,怔愣著的指尖還在無意識摩挲著手裡的殘片。

只是脊背仍挺得筆直,仿若適才只是偶然失了手。

他從袖中取出素帕擦拭指節,卻在觸及掌心被瓷片劃破的血痕時,停頓了半息。

魏將時睫毛微顫,轉而將茶盞穩穩斟滿,茶湯在杯中盪開細小漣漪。

「庚帖遞到哪家府上,可知曉?」

我點點頭。

「聽說是使府,節度使之子沈行方。」

魏將時唇角微揚,眸中似有冷光流轉:

「他乃庶出,你可清楚?」

他指節無意識叩擊著扶手,發出極輕的「噠噠」聲。

「無妨。」我輕輕搖頭。「母親說過,君子如玉,貴在德行,不必在意那些虛名俗規。」

魏將時伸手取過茶盞,卻因用力過猛,杯盞與茶托相撞發出刺耳脆響。

「好個不在意虛名俗規,你倒是洒脫。」

見我還未應聲。

他起身扶了扶袖,似是有些惱。

「既是你心甘情願…日後莫要後悔!」

10

接下來幾日,我再沒去叨擾他。

而是去佛堂,為王妃抄經祈福。

可說來也怪,魏將時卻日日往佛堂跑。

這會王妃正提起明日準備帶我去賞花宴。

她斜倚軟墊,見我簪子上垂落的珍珠險些掃到經文,輕聲笑道:

「當心些,可別蹭到這金粉花了臉,回頭帶你去賞花宴可就是個小花貓了,到時被沈家公子見到……」

話音未落,殿外忽然傳來衣袂輕響。

「母親,今日可有想念孩兒?」聲音鏗鏘有力,帶著幾分孩子般的撒嬌。

我抬眼望去,正撞見魏將時立在雕花門外。

他手中握著青瓷藥盞,想來是為王妃送藥。

目光掃過伏案抄經的我,稍作停留。

他這一趟趟的,總能找到各種理由。

送藥,問安,甚至替王妃尋一卷經書。

倒比從前不避諱時見的面更多。

更令我訝異的是,賞花宴這天,魏將時也來了。

11

他身著玄色織金錦袍,腰間羊脂玉佩隨步伐輕晃,甫一踏入花宴便引得滿座譁然。

魏螢蹦跳著湊過來,眨著大眼睛上下打量:

「哥,你今日為何穿得如此艷麗?往日赴宴你可都是素色衣裳。」

魏將時耳尖泛紅,輕咳一聲:

「小孩子家,莫要亂問。」

我比魏將時好不到哪裡去,一大清早王妃便著人給我梳妝打扮,妝容是從未有過的穠麗惹眼。

席間目光灼灼,我垂眸避向衣角。

魏將時掃了一圈席間各男子快要黏在我身上的目光。

三步並兩步走到我身邊,語氣不悅:

「如此穠麗的打扮成何體統。」

「好歹也是王府的人,望你知廉恥,守分寸,莫招搖。」

我正要解釋。

轉頭就見王妃正攜著一位清俊公子走來,面上帶著慈愛笑意:

「阿棠,這是淮城節度使府的二公子沈硯之,你們年紀相仿,又都在江南長大,定能聊得來。」

沈硯之謙謙作揖,眉目溫潤如玉。

我與沈硯之對座,才談到秦淮燈影里的《牡丹亭》折子戲。

忽聽身後「啪」的一聲脆響。

魏將時不知何時已靠近,手中茶盞傾倒,褐色茶漬正沿著桌案蜿蜒,不偏不倚浸濕了沈硯之的衣擺。

「抱歉,失手了。」

他道歉,眼中卻毫無歉意。

沈硯之面色未變,從容起身整理衣襟。

我忙掏出帕子遞過去,卻被魏將時先一步接過,隨意擦拭兩下便丟回桌上。

「沈公子如此講究,不如回府換身衣裳?」

王妃眉心微蹙,正要打圓場,身側忽然掠過道月白身影。

新科探花郎端著酒盞揖禮:

「阮姑娘方才說秦淮燈影,在下曾於畫舫聽過《驚夢》折子戲——」

魏將時語氣疏淡打斷他,轉頭對我說:

「芍藥亭那邊人少,阿棠既愛清凈,何不去走走?」

說罷便側身讓路,可那攔住探花郎去路的廣袖,卻遲遲不肯放下。

全然不顧禮儀周全。

餘下的時間,他不是打翻茶盞,就是打斷來人的話。

一直待在我身邊,直到宴席結束。

12

那沈公子也是聰明人,第二日便託人婉拒了婚事。

王爺氣得拍案而起。

王妃召來魏將時,目光如炬:

「你為何要這麼做?」

「他是庶子,配不上阿棠。」

魏將時垂眸盯著地磚紋路,藏在袖中的指尖卻緊緊攥著。

昨日的始作俑者,看著王妃眼底的瞭然,心底竟湧起莫名的慌亂。

「那節度使和家眷常年在淮城,若是阿棠嫁過去,離她老家潤州也近些。」

「阿棠自己都不介意,你又在介意什麼?」

王妃驀地想起什麼,面露喜色:

「難不成,你中意阿棠?」
1/3
下一頁
喬峰傳 • 19K次觀看
游啊游 • 790次觀看
游啊游 • 620次觀看
游啊游 • 1K次觀看
游啊游 • 2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喬峰傳 • 240次觀看
游啊游 • 4K次觀看
滿素荷 • 140次觀看
游啊游 • 920次觀看
滿素荷 • 500次觀看
游啊游 • 2K次觀看
游啊游 • 820次觀看
滿素荷 • 490次觀看
滿素荷 • 460次觀看
滿素荷 • 190次觀看
卞德江 • 220次觀看
游啊游 • 680次觀看
滿素荷 • 130次觀看
游啊游 • 430次觀看
滿素荷 • 210次觀看
游啊游 • 220次觀看
滿素荷 • 110次觀看
滿素荷 • 180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