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紅嬋的78秒與消失的跳台
廣東跳水隊的康復室內,秒表數字在寂靜中跳動。
全紅嬋單腳立於平衡墊,腳踝繃帶下滲出淡黃藥漬。
78秒——這個數字讓旁邊的治療師長舒一口氣,關節腔積液量從9.8毫升降至6.5毫升的數據,成為她三小時高壓氧艙治療和脈衝微波消腫的微小回報。
舊傷陰影下的退賽抉擇
五月的全國冠軍賽後台,全紅嬋低頭凝視腫脹的腳踝。
診斷報告顯示韌帶撕裂伴隨大量積液,手腕軟骨損傷像一道刺眼的紅標。
巴黎奧運周期埋下的隱患,在身高躥升10厘米、體重增加8公斤後徹底爆發——醫生警告:若帶傷硬拼,可能終結職業生涯。
發育關:天才少女的生死時速
東京奧運時的「水花消失術」如今成了回憶。
207C動作連續出現「炸魚式」水花,墨西哥站64.35分的低谷刺痛所有觀眾。
陳芋汐母親兩年前的預言正在應驗:「體重增5公斤,入水衝擊力增強30%」。
湛江荔枝林邊的康復基地里,減速牽引裝置重新校準她的起跳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