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古代,就連一件破棉襖和舊皮袍也能去當鋪典當出銀子來?

2024-12-09     花峰婉     反饋
4/5
所以古代禦寒的衣物是很少的,即便是破舊的棉襖也具有相當的使用價值。因為,老百姓根本買不起布料,所以這些禦寒的破棉襖其實在當鋪里屬於硬通貨。而且百姓手中能典當的也只有自己的衣物。

到了元代以後,雖然有種植棉花,可是古代生產力低下,再加上當時農田大多用於種植糧食,棉花種植特別少,棉衣的產量是很低的。

百姓們的衣服在未被典當之前,主要有兩種來源,其一是自己做的,一般是自己紡紗織布製衣,另一種是直接購買成衣。

而不同的衣服,典當價值也是不同的。從整體上來看,百姓一年四季換季衣服的當值由多到少分別是:皮襖、棉襖、夾襖、單衣,和諺語所說的「皮頂棉,倒找錢;棉頂夾,倒找嗄;頭頂單,倒拐彎;單頂棉,須加錢;棉頂皮,干著急」一致。

這也表明衣服的當值多少和其質料有關。棉布的價格越貴,製衣的成本越高,衣服的價格和典當價值也隨之上升。還有衣服的大小、寬窄、做工、色彩、是否有補丁、磨損程度都是影響當值的因素。

唐朝時的大詩人杜甫就曾在詩中描寫自己生活的困窘,常常以典當度日,說道:「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當時唐肅宗收復長安,杜甫在朝廷當官,但是俸祿微薄,也常常陷入要典當衣物才能買酒喝的窘境。

而大詩人白居易在《自詠老身示諸家屬》的詩中寫道:「走筆還詩債,抽衣當藥錢」。這首詩,白居易寫了一個老人要去當鋪典當衣物,以換錢買藥的生活。

兩宋之交,趙明誠和女詞人李清照夫婦為了珍藏字畫,更是多次典當衣物。南宋詩人陸遊的《劍南詩稿》中也隨處可見「典衣」,比如《春前六日作》中「典衣沽酒莫辭醉,自有梅花為解酲」的詞句。《紅樓夢》中的邢岫煙更曾經為了維持開支,典當冬衣。

晚清時期的曾國藩,就曾因為想要購買《二十三史》而典當自己的衣服。從這些名人故事中,可以窺見典當衣物在百姓生活中的普通,典當衣物是上至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都不可避免在和典當衣物打交道。

黃卬的《錫金識小錄》還記載了當時江南農民依靠典當周轉資金度日的情形。冬天的時候,他們用糧食把典當的衣物換回來,以此度過寒冬。開春之後紡織,再用布換米。到了五月份,田事緊迫,小農就用冬衣把質米換回來,作為種田米。

至於當時的北方百姓這種情況更是很平常的事情。經常是冬天一過,百姓變賣棉衣,換買單衣;而到了秋季,又把單衣賣掉,再添幾個錢買棉衣。

既然當鋪可以典當衣物,那如果沒人贖回,當鋪又該如何處理這些衣物呢?

有些窮苦百姓典當的衣物因為到了時間而無力贖回,這時候就成了「死當」。而有些有錢有勢人家的紈絝子弟,終日吃喝嫖賭,一旦落魄窮困,生活窘迫,只好把夏衣冬裘、鮮衣華服值十當五地送進了當鋪,如果到期無力贖回,也變成了「死當」。

按照當鋪規定,當物到期不贖也不轉期,就任由當鋪變賣充當本及當息,這種原當物被稱為「死當物品」。
奚芝厚 • 155K次觀看
舒黛葉 • 30K次觀看
奚芝厚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福寶寶 • 46K次觀看
奚芝厚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5K次觀看
喬峰傳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舒黛葉 • 34K次觀看
舒黛葉 • 13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花峰婉 • 2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13K次觀看
舒黛葉 • 13K次觀看
舒黛葉 • 2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