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爛尾工程」,荒廢了2000餘年,卻成為了世界奇蹟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杜牧一首大氣磅礴的《阿房宮賦》不僅讓我們見識到了其深厚的文學功底,更讓人嘆服於阿房宮的宏大與秦朝的驕奢淫逸。
當然,歷史上人物的恩怨已經隱沒在時間的長河之中。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而杜牧詞中的主角---阿房宮還和長城一樣屹立千年不倒嗎?
這個被稱為歷史上最大的爛尾工程,而今又是怎麼搖身一變成為與長城齊名的世界奇蹟呢?解鈴還須繫鈴人,我們一起去杜牧的詞中尋找答案。
阿房宮,是秦始皇建於公元前212年的一座宮殿,據《史記》中記載,阿房宮規模巨大,僅前殿就可以容納近萬人。而且這棟建築三面建有高大堅固的宮城城牆,城北面一門用磁石壘砌,以防有人暗藏鐵兵器入殿。
看到這裡,不禁心生疑問,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難道不知道秦之前常年累月的戰亂和各種大型防禦工程的修建已經導致民不聊生了嗎?為什麼還要修建這樣一座勞民傷財的宮殿呢?
一是秦始皇想要通過宮殿來彰顯自己的身份,二來是為了滿足自己享樂的需要。只是他的構想還沒來得及完成,楚霸王項羽就率諸侯聯軍攻入咸陽,「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大火整整燃燒了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