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罪臣之女、宮中奴婢,到千古一後。年輕的太后,情人遍布朝野
她的童年是不幸的,但不幸之中又有萬幸。祖父貴為一國之君,然而身死國滅。父親為避免災難而投靠敵國,身居高位卻因罪被殺。作為罪臣之女被投入宮中作奴婢卻一路逆襲成為帝國當家人。她就是北魏的文明太皇太后馮氏。
大同城牆外馮太后雕像
文明皇后身為女人,雖然在歷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但也因為自己的風流放縱而被人詬病,兩面評價堪比武則天。
一、出身高貴
馮太后的曾祖父馮安是後燕大將,屢立戰功,被慕容垂在龍城(今遼寧朝陽)封賞了家宅和封地。於是馮安便把自己的家族從冀州長樂郡(今河北衡水冀州區)遷到了龍城。馮安之子馮跋跟當時的皇帝關係緊張,為了避免被殺,先下手為強,殺了皇帝擁立自己的好哥們,前前任皇帝的養子作皇帝。
好哥們皇帝被近臣刺殺,馮跋殺了那兩個近臣乾脆自己當皇帝,雖然國號仍然叫「燕」,但為了跟之前慕容家的燕國相區分,史稱北燕。在病重時,馮跋讓太子馮翼執掌大權,沒想到太子善良,在馮跋死後被馮跋的三弟馮弘殺死。
馮弘不但殺了大哥的太子,還殺了大哥其他一百多個兒子,自己做了皇帝。這個馮弘就是馮太后的祖父。
馮弘即位後廢了自己的原配王氏夫人,立慕容氏為後。王氏的長子馮崇的太子之位也被廢,被安排到遼西郡的肥如去鎮守。馮崇的兩個同母弟弟怕繼母慕容皇后迫害自己,於是逃離都城到肥如去投奔馮崇,並勸說馮崇投靠北魏。馮崇聽了兩個弟弟的勸告,投靠北魏後被封為遼西王。二弟馮朗被封為遼西郡公,出任北魏的秦雍二州刺史,他就是馮太后的父親。
二、實現逆襲
馮朗雖然在北魏作了高官,但因為一樁大案受了株連而被殺。當時還是個孩子的馮太后(原諒我這麼稱呼一個孩子,但是沒辦法,這麼有名的歷史人物史書上竟然沒有留下她的名字)按照慣例也不幸地被沒入宮中作了一名婢女。
不過馮太后又是幸運的,她的姑母當時是皇帝拓跋燾的左昭儀,在宮中的地位僅次於皇后。有姑母撫養照顧,聰明好學的馮太后受到良好教育的,見識也大有長進。
事情的轉機在於北魏換了皇帝,新皇帝文成帝登基兩年後就選了12歲的馮太后作貴人,4年之後,16歲的馮太后又被立為皇后,實現了逆襲。
三、成為太后
文成帝與李夫人生了一個兒子,名弘。馮太后在太安二年正月被封為皇后,二月拓跋弘就被封為太子。按照北魏的規矩,為了防止母憑子貴,專擅朝政,太子的生母是要被賜死的。毫不意外,拓跋弘的生母李氏被當時的常太后賜死了。
還不到兩歲的太子拓跋弘沒了生母,按照規矩由嫡母馮太后撫養。十年之後,馮太后的丈夫文成帝駕崩,太子拓跋弘繼位,也就是北魏的獻文帝。從此,馮太后就真的是名副其實的馮太后了。
四、誅殺權臣
十二歲的小皇帝無法親政,朝政被大將軍乙渾把持。這廝膽大妄為,隔三差五地代替皇帝發號施令,賜死了眾多政敵,還不停地給自己升官,最後當上了丞相,眼看再升官就要改朝換代了。
馮太后作為皇帝的嫡母,自然不能坐視不理。她暗中下令捕殺了乙渾,而後臨朝聽政,控制了朝廷大權。
五、逼子禪位
獻文帝很聰明,在馮太后的臨朝聽政期間表現得非常恭順。當他的長子拓跋宏(看來鮮卑人不避諱,父子之名竟然史同音字)降生後,馮太后決定自己停止臨朝聽政,回到後宮看孫子了。
光看孫子也沒什麼意思,年紀輕輕的寡婦不甘寂寞,開始找情人。別看馮太后跟文成帝夫妻情深,在文成帝去世之後馮太后悲傷過度,在焚燒文成帝生前的御衣器物時竟然撲入火海,但她終究是個年輕的女人。馮太后看上了官宦子弟李弈,經過一番勾引,兩人勾搭成奸,淫亂後宮。
獻文帝平白多了這麼個便宜老爹,背後被人指指點點,心裡很不痛快。正在這時機會來了,李弈的同宗,相州刺史李欣被抓了。為了立功贖罪,李欣檢舉揭發尚書李敷二十三條罪狀,而這個李敷正是李欣的親哥哥。獻文帝正好利用這個機會,把李敷一家子都殺了。為了表彰李欣,不但不追究他的罪,還提拔他當了尚書。
馮太后正跟李弈你儂我儂,沒想到被兒子棒打鴛鴦。她感到大為惱火,心想這兒子平時看著挺恭順,沒想到關鍵時刻真夠狠的。打狗還得看主人,不但殺了自己的心上人,還給陷害心上人的李欣升了官,這也太不給他媽面子了。現在殺了我的相好的,下一步會不會向我下手?
於是馮太后聯絡自己的黨羽,一起逼迫獻文帝退位。獻文帝雖然聰明能幹,但是沉迷於玄學,不願意整天忙著治理國家。既然母親逼自己退位,那就讓位吧。獻文帝本來想把皇位禪讓給自己的名氣很大、聲譽很好的叔叔,但大臣們堅決反對。獻文帝只好按照馮太后的意思,把皇位傳給馮太后從小撫養,現在年僅4歲的太子拓跋宏。
六、殺子嫌疑
別看獻文帝年僅17歲被迫退位當了歷史上最年輕的太上皇,但仍然掌握著朝政大權,大小政務都要經過他處理,經常發布詔書,甚至還多次御駕親征取得大勝。馮太后看兒子退位不放權,還是心裡不踏實。令世人沒想到的是,當了5年太上皇,年僅22歲的獻文帝竟然突然駕崩了。於是傳言四起,馮太后成了殺害太上皇的嫌疑人。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馮太后二次臨朝聽政了。
七、鞏固政權
冒著殺害太上皇的風言風語,馮太后二次臨朝聽政。面對不穩的形勢,她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穩定朝局。這時候,她用上了胡蘿蔔加大棒的手段,顯示出了高超的政治才能。
首先,她誅殺了若干政敵和貪官污吏。第一個上了黑名單的就是害死自己情人的李欣,給心上人報了仇。第二個倒霉的是孝文帝的姥爺、南郡王李惠。馮太后認為賜死皇帝的生母還不夠,連皇帝的姥爺也不能放過。
其次,她獎賞了一批清廉的好官。為了緩和矛盾,她還積極籠絡人心。有一個獻文帝的親信,在獻文帝死後悲憤得拔劍自刎,被旁人救了下來。馮太后知道後嘉獎了他的節義,以此籠絡了一大批獻文帝的忠臣,感化了一部分心懷不滿的大臣。
第三,她培植了一批能幹的官吏,成為她的得力幹將。這批人里既有鮮卑貴族,又有漢族賢士,還有能幹的宦官。而漢族人才里有一部分,成了她的情人。
獻文帝死後,馮太后私生活更加無人敢管,一批年輕強壯的男子成了她的入幕之賓。馮太后從這些人中挑選出有才幹的,委以重任,成為後黨的得力幹將,在政治上也同樣為她效力。比如王睿,曾經打退猛虎,保護了馮太后和孝文帝。李沖攀上馮太后之後,從一個窮小子一下變成了大富豪。他參與了多項馮太后主持的改革,盡職盡責。馮太后死後,又盡心盡力地為孝文帝的改革大業效勞,孝文帝也對他「深相仗信,親敬彌甚」,史稱「君臣之間,情義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