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與兒子李世民的智謀與武力,加上對時勢的精準把握,很快就穩固局勢,並最終僅用了六年時間完成了天下大一統的壯舉。
相較於劉邦與李淵的春風得意,曹操卻似乎命途多舛,經歷了更加曲折的征途。自192年跟隨丁原進京。
直至226年去世,曹操在中原大地戰火連綿,縱橫捭闔,建立了強大的曹魏政權,他收復黃河以南廣闊土地,尤其在官渡之戰中,一舉打敗了強敵袁紹,確立了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然而,曹操卻始終未能剿滅南方的孫權以及西蜀的劉備。三國鼎立的格局在他生前已然形成,最終,這位戰神並未能見證天下一統的那一天。
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幾個關鍵的因素。首先是國內的治理策略,劉邦採取的是委以重權的方式,廣納異己,臣服於他的有才幹的人,都能得到相應的位子和尊重,而曹操則是集權統治,雖提拔士人,但疏於關心民間疾苦,導致人心的不穩。
其次是外部環境,劉邦和李淵時期的對手,無論從資源、地理位置還是軍事能力上,都不如曹操時期的孫吳和蜀漢。
特別是在曹操及其子的年代,遇到的均是英才輩出,且深具民心的對手。如孫權的江東六郡基本穩固,劉備的白袍義師具有很強的影響力。
再者,曹操自身的政治野心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他在政治舞台上的棋局極其複雜,不僅要對抗其他諸侯,更要在東漢末年皇帝弱勢、宦官專權的背景下艱難求存。
這使得他在平衡各方勢力中既得不到皇帝全然的託付,又不能消除其他諸侯的疑慮,甚至在擔任丞相時期,曹操的權力被限制。
曹操生活在一個比劉邦與李淵更為紛亂的時代。在經歷了長達幾十年的黃巾之亂及其後續的動亂之後,天下的秩序尚未完全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