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誤判了美國正在衰落?三大事例表明,其實是美國誤判了中國

2023-11-07     邱真茗     反饋
1/3
九十年代的隱忍策略

在九十年代,中國面臨著各種內外挑戰,如經濟體制的轉型、東南亞金融危機以及與西方的意識形態差異等。

但在這關鍵時期,中國選擇了「韜光養晦」的策略,避免直接與西方大國對抗,而是專注於內部發展和改革。

1992年,南巡講話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注入了新的動力,鼓勵外資進入,並大幅度擴大了經濟特區。此外,中國在WTO的談判中做出了很大的讓步,以期融入國際經濟體系。

與此同時,美國似乎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中國的潛力和發展速度。美國當時的一些政策制定者和學者認為,隨著中國的經濟開放和發展,中國可能會逐漸接受並融入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

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認為引入中國到世界貿易組織中可以促進其內部的改革,使中國更加接近西方的價值觀。

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當時的美國,對中國的經濟增長和政策方向也似乎採取了相對樂觀的態度。美國多數時候將中國視為一個嶄新的市場和製造業基地,從90年代開始,大量美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從而形成了緊密的經濟聯繫。

但與此同時,美國似乎沒有充分意識到中國在科技、軍事和外交上的潛在崛起。

當中國在2000年代初開始積極發展其國產飛機和衛星技術時,這並沒有引起美國足夠的關注。但九十年代的中國已經在默默地積累力量。

中國在那個時候開始大力發展其高科技產業,如電信、電子和計算機等,這為後來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打下了基礎。

經濟危機下的中國策略

2008年金融危機震撼了全球經濟格局,尤其是已開發國家如美國。美國房地產泡沫破裂和雷曼兄弟的破產成為了這場危機的標誌。許多專家和分析師警告,這場危機可能會引發全球範圍的經濟衰退。

但正當美國和許多其他國家都在試圖摸索出路時,中國迅速採取行動。政府推出了一項規模為4萬億人民幣的經濟刺激計劃,專注於擴大內需和基礎設施建設。大量的資金投入到了鐵路、道路、橋樑、機場等項目中,從而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這一策略的成功不僅體現在中國經濟的快速恢復上,也為其隨後的幾年實現了平均兩位數的增長。據世界銀行數據,2009年,當大部分國家經濟增速下滑時,中國的GDP增長率仍高達9.4%。
1/3
下一頁
奚芝厚 • 133K次觀看
舒黛葉 • 28K次觀看
奚芝厚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福寶寶 • 45K次觀看
奚芝厚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喬峰傳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3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舒黛葉 • 34K次觀看
舒黛葉 • 13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花峰婉 • 2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13K次觀看
舒黛葉 • 13K次觀看
舒黛葉 • 2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