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對於蔣介石而言,自己這個曾經的「反蔣急先鋒」(中原大戰的發起者之一),是一個必須嚴加看管的政治符號。
閻錫山拒絕了蔣介石安排的官邸,帶著幾十名山西舊部,跑到偏僻的陽明山菁山,自己動手,模仿山西老家的窯洞建了座「種能洞」,過起了種菜養雞的「隱居」生活。
他每天穿著布衣,吃著饅頭鹹菜,刻意向外界展示出一副落魄、無害的形象。
這一切,都是演給一個人看的——蔣介石。
據資料披露,在台灣的十年里,閻錫山收到了來自明里暗裡的「關懷」多達63次。
這些「關懷」是什麼?
是特務機構的嚴密監視。
閻錫山的一言一行,每天見了誰,說了什麼話,都會被整理成報告,送到蔣介石的案頭。
在那種高壓環境下,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被解讀為政治圖謀。
現在,我們再來看那句「不要放聲大哭」的遺言。
閻錫山太清楚「凡大哭者,必有政治企圖」的邏輯了。
試想一下,假如閻錫山的葬禮上,舊部親屬哭聲震天,場面宏大,蔣介石會怎麼想?
他會不會認為這是閻錫山的舊勢力在藉機集結,宣洩對現狀的不滿?
會不會覺得這是一場無聲的政治示威?
一旦這種猜疑產生,那些在葬禮上「表現突出」的人,很可能就會成為下一個被清算的對象。
閻錫山一生精於算計,他算計過袁世凱,算計過馮玉祥,也算計過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