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十個崗位最肥,干一任後半輩子不愁,有的幾輩子都花不完
清代從京師到各省的職務中,有極少數崗位被官場同僚視為「肥缺」,一旦空出,不是四處鑽營找人,就是直接到吏部拿錢開路。總之,只要乾上一任,後半輩子的開銷就基本有著落了,甚至有些崗位,一任下來三輩子都夠花了。
那麼,有哪些崗位是官場公認的肥缺呢?下面就以文職崗位為例,簡單羅列出一個清單。
入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肥缺」的概念。肥缺只是一個相對的說法,主要針對的是經濟收入。從大的方面來說,首席軍機大臣、大學士以及各部院堂官、外省督撫等,是收入群體最高的,也是最肥的缺。
但是這些崗位都是需要皇帝親點才能委任,不是鑽營打點能獲得的,對於一般的中下級官員來說,沒有實際的意義。所以所謂的「肥缺」,是特指那些找找人、踮踮腳勉強能夠得上的崗位,即四品(含四品)以下官。
一、京師司官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