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劉邦左等右等,卻只等來了韓信請求成為代理齊王的請求。劉邦一聽就怒了,差點拔刀斬了韓信的使者。
這是赤裸裸的威脅,而韓信的野心也一覽無餘。
還是張良、陳平急忙提醒劉邦,劉邦才反應過來,乾脆封韓信為齊王,連「代理」二字都去掉了。
做臣子的,越是有實力,就越是要低調。韓信這樣暴露野心,不引起劉邦的忌憚才怪。這也為他後來的結局埋下了隱患。
其次,他太相信劉邦了。
韓信在當上齊王后,成為了劉邦、項羽之外得到第三方勢力。而且還是三大勢力中最強的。
為了穩住韓信,項羽曾經派出一個叫武涉的人去遊說韓信。武涉告訴韓信,只要他保持中立,不幫助劉邦,到時候項羽願意和他平分天下。
韓信的謀士蒯通也勸說韓信,應該坐山觀虎鬥,等劉邦、項羽兩敗俱傷,再坐收漁翁之利。
但是項羽都沒聽,他覺得劉邦對他有知遇之恩,有什麼好東西都和他分享,因此堅定地站在劉邦這邊,幫助劉邦滅掉了項羽。
韓信根本就不懂「鳥盡弓藏」的道理,更別說他還功高震主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一旦項羽沒了,下一個就輪到韓信了。
果不其然,滅掉項羽之後,劉邦就開始著手對付韓信。
劉邦先是遣散其麾下軍隊,將韓信改封楚國。後來又利用韓信對自己的信任,將其軟禁起來,貶為淮陰侯。
最後韓信死在了呂后和蕭何手中。但是要說沒得到劉邦這皇帝的首肯,誰信?
「自作自受」的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