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難造反成功的朝代,從建國到滅亡,434次起義均未成功

2025-11-15     花峰婉     反饋
2/3
咱們先看明末,外族威脅不比兩宋輕吧?滿清在關外虎視眈眈,遼事幾度告急。按「民族矛盾壓倒階級矛盾」的說法,李自成、張獻忠應該趕緊「勤王」才對。

可事實呢?這二位的起義「燎原野火」燒了十幾年,幾乎燃遍全國。他們還專挑明軍主力東調、後方兵力空虛的有利時機,要麼「敗而復振」,要麼「降而再起」,搞得崇禎皇帝是內外交困,一籌莫展。

再看清朝。1840年鴉片戰爭後,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了吧?

結果10年剛過,洪秀全的太平天國就起事了,橫掃半壁江山,堅持了14年之久。這期間還經歷了民族矛盾大為激化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人家也沒見停手。

回頭看宋代自己。鐘相、楊麼起義,爆發在南宋草創之初,那正是民族危機最深重的時候。

北宋末的方臘,起義時遼和西夏的壓力也不小,這位大哥甚至還盤算著,起事後要引「西北二虜」來夾攻中原,好讓宋室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

所以說,指望農民起義軍「顧全大局」,純屬是想多了。把宋代沒爆發大規模起義的鍋甩給「外患」,明朝和清朝第一個不服。

釜底抽薪的「陽謀」——宋代如何「買」你不造反?

既然「外患說」破產了,那真正的原因是啥?

說白了,是宋代統治者換了個活法,它對社會經濟的干預方式,比前後歷代都高明得多。它不是不剝削,南宋寧宗時的歲入能達到「十倍於漢,五倍於唐」的驚人程度,但它剝削的「藝術」在於,給底層留了活路。

第一招,叫「募兵制」,這是釜底抽薪的絕戶計。

宋代一反秦漢隋唐的古風,不搞強制性的兵役和徭役了。農民的絕大部分兵役被免除,這就極大促進了生產安定。

更絕的是,宋廷募兵的主要對象是誰呢?「失職獷悍之徒」——說白了,就是那些活不下去的流民和刺頭。

宋朝的國策是,一旦遇到凶年飢歲、流民大增,朝廷就立刻「大量招兵」,甚至不惜降低招收標準。

目的就一個:「以免為盜」。

宋太祖趙匡胤把這筆帳算得明明白白:「吾家之事,唯養兵可為百代之利,蓋凶年飢歲,有叛民而無叛兵」。

你琢磨琢磨,最有戰鬥力、最光棍(活不下去)的那批青壯年流民,全被招安去當兵吃糧了。那剩下的老弱病殘,拿什麼去組織全國性的大起義?起義的「主力軍」直接被抽空了。

第二招,叫「土地鬆綁」,分流農民。

宋代是「田制不立」,土地私有制高度發展。政府不再像以前的朝代那樣,通過檢括戶口的辦法,把農民死死盯在土地上。

結果就是,農民有了一定程度的遷徙自由。這帶來了一個後果——「地權集中,分散經營」的模式發展到了極高的程度。

同樣多的土地,現在可以容納更多的佃農和半自耕農,整個社會的承壓能力,比那種農民和土地剛性綁定的結構要強得多。

第三招,叫「工商放水」,提供生路。

宋代的工商政策,比前後歷代都鬆動。雖然也搞專賣(比如鹽、茶、酒),稅收也重(熙寧九年專賣收入高達五千萬貫,是唐代高年份的十倍),但它大多是通過「買撲」(類似承包制)來和商賈共利分利。

民間甚至流行「要想富,守定行在賣酒醋」的民謠。

而且宋廷還立法,嚴禁各級官吏勒索刁難商人,准許商人越級告狀,這在以前根本無法想像。

商品經濟一發達,就提供了海量的就業機會。那些破產農民,可以轉營工商,史書記載當時「負販傭工以謀朝夕之贏者,比比皆是也」。

人都有了活路,誰還願意冒著殺頭的風險去大規模流動作戰呢?

掐斷「大腦」的絕戶計——誰來當起義軍的「軍師」?

如果說募兵制和土地、工商政策是「釜底抽薪」,那宋代還有一招更狠的,叫「掐斷大腦」。

你要知道,一場全國性的大規模農民起義,光靠農民是搞不成的。它必須有知識分子(古稱『士』)的加入。

農民負責出人,士人負責出思想、出政策、出主張。

歷代起義的首領,如漢代的張角、唐代的黃巢、清代的洪秀全,都是知識分子。更別提那些「軍師謀士」了,張良、劉基、李岩,哪個不是士人?

可以說,「得士者得天下,失士者失天下」。

太平天國就是最典型的反面教材。腐朽的清政權眼看要崩了,就因為得到了大部分士人的支持(太平天國對待士人的政策幫了倒忙),居然奇蹟般地轉危為安,最後滅掉太平天國的,恰恰是曾國藩、李鴻章的士人武裝——湘軍和淮軍。

趙宋王朝的那幫皇帝,把這一點看得透透的。他們在「厚待士人」上,是下了血本的。

政治上,推行「重文輕武」,搞「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制度上,大搞科舉選官,瘋狂錄取士人,真正做到了「天下英雄盡入轂中」。待遇上,高薪養廉。宋代官俸之厚,史書評價是「史無其匹」,跟明代那種低俸折色(發實物)一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人身上,更是給了「免死金牌」——不殺大臣,不殺士人(岳飛、陳東那是極少數的例外)。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宋廷把整個士人階層牢牢地抓在了自己手裡。

這帶來的致命後果就是,兩宋400多次農民起義,根本無法從士階層得到任何人才和思想的支持。
呂純弘 • 139K次觀看
呂純弘 • 12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花峰婉 • 17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花峰婉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滿素荷 • 4K次觀看
喬峰傳 • 34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24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