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在最後的日子,為何盼不來勤王的救兵?

2025-11-15     花峰婉     反饋
2/4
青玉臥龍紐「由檢」印,明崇禎朝。來源/故宮博物院

宗藩勤王=圖謀不軌!

作為一個崛起於民間、又從異族手中奪得天下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在設計大明帝國的政治架構時,便充分考慮了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威脅,並為此分封諸子於邊陲與內陸,以期構建起一張以宗室藩國為支點、共同抵禦外侮、拱衛中央的軍事網絡。

然而,隨著建文削藩、燕王靖難,遍布天下的宗室藩國很快便失去了其軍事職能,淪為不斷吸血大明財政的黑洞。不過在一些關乎社稷危亡的關鍵時刻,明朝歷代皇帝還是會秉承著「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的原則,向各地藩王尋求支持。

如在「土木堡之變」後,接替其兄的明代宗朱祁鈺,面對來勢洶洶的瓦剌大軍,便向各地的宗藩求救:

「茲者虜寇乘機入關侵犯,京城危急之秋。尚賴宗室至親以宗社為重,命將統率精兵。不拘多寡,星馳赴京勤王。以除虜寇,以安國家。」

面對這份「勤王」詔書,大明宗室的反應不一,但好歹還是有所動作的。封國於蘭州的肅王朱贍焰第一時間湊了五百騎兵,打算趕赴北京。楚王朱季埱則將其在西安州馬場所牧的騸馬四百匹、駱駝一百匹無償贈予朝廷。魯王朱肇煇、蜀王朱悅(shào)則分別將自己王府有限的衛隊也交付朝廷指揮。

與上述這些實幹派相比,有些宗室藩王的反應就比較耐人尋味:身為朱元璋第二十五孫的寧化王朱濟煥手中無兵無勇,卻叫嚷著要帶自己的六個兒子一同赴京,以便「隨軍殺賊」。而受封於彰德的趙王朱瞻塙緊攥著自己的衛隊不放,卻自告奮勇欲領軍出征,救回太上皇朱祁鎮。上述兩位的表現,可謂像極了普通家族中一毛不拔卻要倚老賣老、發號施令的某些長輩。

或許正是對這些親戚的表現過於失望。在「土木堡之變」後,歷代大明皇帝在面對各種內憂外患時,便不再要求宗室出兵勤王,而是要求他們捐錢捐物。如在嘉靖二十九年(1550)韃靼部首領俺答汗率軍襲擾北京城的「庚戌之變」中,明世宗朱厚熜便只是要各地藩王「獻銀助邊」而已。然而,這些家財萬貫的藩王此時卻集體哭起窮來,以至於代王朱廷埼只捐了五千兩,便輕鬆成了「榜一大哥」。

正是在這種離心離德的氛圍中,皇室與藩王的關係日益疏遠。並最終在崇禎九年(1636)爆發了著名的「唐王案」:

這一年八月,清軍在武英郡王阿濟格的統率下,由懷來縣長安嶺越過長城,接連攻克昌平、寶坻等縣,導致京師震動。就封於南陽的唐王朱聿鍵得知消息,當即便上疏自請「勤王」。然而,相較於朱聿鍵的一腔熱忱,朱由檢對這位堂叔卻是極度猜忌。他先是下詔勒令朱聿鍵返回封地,不久更將其貶為庶民,由錦衣衛押往鳳陽囚禁。
呂純弘 • 139K次觀看
呂純弘 • 12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花峰婉 • 17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花峰婉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滿素荷 • 4K次觀看
喬峰傳 • 34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24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