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從管糧倉到大權臣,一碗老鼠飯改寫命運,死前卻哭求牽黃狗
命運真能被一碗飯改變嗎?說不準,但某些時候還真有這種可能。
就說李斯,早年就是楚國上蔡縣一個管糧倉的小官,誰能想到最後能當上大秦帝國的丞相,站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
可他被腰斬的時候,腦子裡想的不是權力富貴,全是老家的黃狗和跟著狗打兔子的簡單日子。
李斯年輕的時候沒半點大人物的樣子,剛在蔡縣當差就負責管糧倉。
有天他發現個挺有意思的事:糧倉里的老鼠吃的是粟米,住的是寬敞庫房;廁所里的老鼠只能吃糞便,還整天怕人怕狗的。
他心裡突然亮堂起來,拍著大腿琢磨:人這輩子能不能成事、能站多高,不就看待在什麼地方嗎?他當下就打定主意,不能一輩子跟廁所里的老鼠似的沒出息。
接著就辭了職,收拾行李去齊國,拜荀子當老師,一心要學「帝王之術」,也就是怎麼輔佐君主、怎麼當官、怎麼往高處走。
在荀子門下,李斯認識了韓非。他心裡清楚自己學問不如韓非,但從沒動搖過在政治上做出名堂的想法。
學成才後,李斯覺得楚國沒什麼發展前途,其他諸侯國也一個個沒了精氣神,只有西邊的秦國勢頭正猛,打勝仗跟家常便飯似的,正是自己建功立業的好地方。
於是他跟荀子告了別,一路往秦國趕。
剛到秦國的時候,李斯投到權臣呂不韋門下,靠著呂不韋的關係,總算見到了秦始皇嬴政。
他跟嬴政出主意,說要下狠手離間六國的君臣,能收買的就花錢收買,不肯聽話的就直接殺掉,再調大軍把天下打下來。嬴政聽完覺得李斯的思路對自己脾氣,特別對胃口,就決定用他。
不過李斯當官的路也不是一帆風順。有次出了「鄭國修渠案」,秦國宗室懷疑外來的人干涉國家大事,就提議把所有外籍官員都趕走,李斯也在被趕走的名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