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4 年朱棣在軍中離世,距離北京1000公里,朱高熾面臨著四重考驗

2025-10-17     花峰婉     反饋
2/3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人一旦死亡,有些「自我銷毀」程序便會啟動,而且這種程度是不可逆的。

通俗一點來說,就是人死了一定會開始腐敗,要是腐敗就一定會有味道。

這些身經百戰的將士對屍體的味道極為敏感,想要瞞住他們十分困難。

但是再困難也得做到,如果走漏了風聲,麻煩可就大了。

楊榮為了防止氣味外泄,秘密收集了軍中的所有「錫器」。

隨後他又找來工匠,讓工匠把這些錫器全部融掉,做成了一口「棺材」,這樣就能有效防止屍體的氣味外泄。

為了讓工匠們保守秘密,楊榮將這些工匠全殺了。

雖然有點殘忍,但是為了成大事,這是必要的犧牲。

做好了錫棺之後,隱藏消息的事就算是成了,只要朱棣的貼身太監像往常一樣傳膳,就不會有人懷疑朱棣的死活。

但是一直瞞著也不是個事,他們還得想辦法去提前通知太子……

第二考:傳信

他們藏得了一時,藏不了一世,雖然朱棣已經被裝進了錫棺,但被發現的可能性並不為零。要想徹底解決問題,還是要從京城那邊下手,只要朱高熾能提前得知消息,提前做好準備,那麼就算朱高煦得知消息後起兵造反,也掀不起多大的風浪。

因此,楊榮他們面臨的第二道考驗就是,該如何將消息傳回京城。

有人要說了:「傳個信有什麼難的?隨便找個人不就回去了嗎?」可沒有這麼簡單。

前面提到,朱高煦的耳目遍布軍中,楊榮他們根本就無法分辨此人是不是朱高煦的人。

而且就算此人不是朱高煦的人,他也可能變成朱高煦的人,畢竟朱高煦可比朱高熾有錢。

朱高煦平日裡「廣施恩惠」,他的名聲在民間很不錯,在軍中更是好,誰也不能保證找來的這個傳令兵就一定能保守秘密。

就算是他們這幾個核心人員,也不能被完全信任。

想來想去,楊榮決定自己親自去送信,只有自己才值得信任。

可眾人擔心他一走會引起懷疑,但楊榮覺得沒問題,只要隨便找個理由搪塞一下就行了。

爭論到最後,還是讓楊榮去送信了,張輔留下處理軍中的事。

不過楊榮也不是單槍匹馬往回趕,他還帶了另一個人——海壽。

這個海壽也是知情人之一,他是太子的親信,絕對的親信,後來朱高熾病重,找人去南京找回朱瞻基,也是派這個海壽去的。

楊榮與海壽回到京城後,馬上找到了朱高熾,將朱棣逝世的消息告訴了他。

如果是個不知名的小兵回來報信,朱高熾還真不一定會信,畢竟事情太突然了。

但如果是楊榮回來通知,那這件事就一定是真的了,朱高熾很快重視了起來。

至此,楊榮的任務算是完成了,只要把消息告訴朱高熾,那麼接下來的事就看朱高熾怎麼發揮了,他們只能是從旁輔助,這位即將登基的太子才是國家的主人。

第三名:穩局

朱高熾得到消息後,馬上就將好大兒朱瞻基派了出去,朱瞻基不幹別的,就是接喪。

雖然朱棣已經死了,但是他依然非常重要,要是朱棣被朱高煦搶走,那對於朱高熾來說也是一個大麻煩。

因此,他必須讓值得信任的親兒子去接回朱棣。
呂純弘 • 80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花峰婉 • 16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滿素荷 • 4K次觀看
喬峰傳 • 33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