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一聽,倒吸一口涼氣——秦國全國兵力也就七八十萬,你一開口就要六十萬?這不是把全國命脈交給你嗎?
可眼下沒人可用,嬴政咬牙答應。可王翦還沒完。
出征前,他連續五次上書,內容就一個:「大王,我老了,就想著給子孫留點家產,能不能賞我幾塊良田、幾處豪宅?」
嬴政哭笑不得:「你放心打仗,回來啥都有!」王翦還不罷休,臨出關時又派人送信:「上次說的那五十個美女,大王可別忘了啊!」
這下,連秦王身邊的宦官都看不下去了:「這王翦,也太貪了吧!」可嬴政卻笑了:「這老傢伙,就這點出息,放心了。」
你發現沒?王翦這一招,叫「自污」——主動給自己貼上「貪財好色」的標籤,讓君王覺得你沒野心。
因為君王最怕的,不是你貪,而是你「太完美」。你要是清廉自律、戰功赫赫、深得軍心,那皇帝晚上能睡得著嗎?
可你要是整天惦記著田地美女,那在皇帝眼裡,你就只剩慾望,沒有威脅。王翦心裡門兒清:六十萬大軍在手,我就是秦王最大的夢魘。
所以他必須讓嬴政相信:「我王翦,只想發財,不想奪權。」這招,高不高?太高了!
後來他兒子王賁滅齊,也學他這一套,打完仗立馬交兵權,回家種地,父子倆聯手把「功成身退」玩到了極致。
拖字訣耗干楚軍,一戰定乾坤
公元前224年,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南下。楚國那邊,項燕也調集全國兵力,三十萬大軍嚴陣以待。
兩軍對峙於淮北。所有人都等著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可王翦乾了什麼?紮營、挖壕、睡覺。他下令:「全軍固守營壘,不准出戰!」
任憑楚軍怎麼挑釁、罵陣,秦軍就是紋絲不動。士兵們每天幹啥?洗洗澡、吃吃飯、玩玩投石、跳跳遠,日子過得比度假還舒服。
一連三個月,秦軍養精蓄銳,楚軍卻越打越沒勁。為啥?糧草跟不上了。楚國地盤大,但管理混亂,後勤拉胯。三十萬大軍天天耗著,糧倉快見底了。
項燕無奈,只好下令東撤。就在這時,王翦猛然下令:「全軍出擊!追擊楚軍!」六十萬秦軍如猛虎下山,一路追殺到蘄南,大破楚軍,項燕戰死,楚王負芻被俘。
公元前223年,楚國滅亡。這一戰,是中國歷史上**「以逸待勞、疲敵制勝」**的典範。王翦用「拖字訣」,硬是把楚國拖垮,再一舉殲滅。
可打贏之後,他乾了什麼?立刻上書請辭,交出兵權,回老家養老。嬴政想留他,他堅決不幹:「臣年老體衰,不堪重任,願歸故里,安度餘生。」
於是,秦朝唯一一個手握全國兵力的將軍,主動放權,全身而退。而他的兒子王賁,也沒讓他失望——滅魏、滅齊,同樣功成即退。
王氏家族,成了秦朝唯一沒被清洗的功臣世家,甚至在秦末大亂中安然無恙,西漢初年依然富貴。
結語
王翦這一生,看似「貪財好色」,實則大智若愚。他比誰都清楚:在權力面前,太聰明的人,往往死得最快。
白起為秦國打下七十多城,最後被逼自刎;韓信幫劉邦得天下,卻被呂后騙入長樂宮,腰斬而死;
李牧力挽狂瀾,卻被趙王聽信讒言殺害;藍玉功高震主,囂張到調戲皇帝妃子,結果被剝皮實草;
年羹堯平定西北,卻因一句「讓皇帝端洗腳水」被雍正賜死……這些「聰明人」,輸就輸在——太想證明自己,太想掌控一切。
而王翦呢?他主動暴露弱點,示弱於君,用「貪慾」當盔甲,用「退讓」當武器。
有時候,活得久,比飛得高更重要。有時候,裝傻,才是真聰明。
你覺得「大智若愚」是智慧,還是懦弱?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信息來源: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資治通鑑》
《戰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