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發出「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的感慨。
對郭聖通,他或許有感激,有倚重,唯獨缺少了愛情。
從開國皇后到深宮怨婦
公元25年,劉秀在河北稱帝,建立了東漢。
江山既定,誰來做皇后就成了一個大問題。一邊是陪著他打天下的郭聖通,她不僅有大功勞,還為劉秀生下了長子劉疆 ;另一邊是他的原配妻子和一生摯愛陰麗華。
當時,陰麗華非常謙遜地推辭了後位,認為郭聖通有功於社稷,理應為後。
劉秀順水推舟,在建武二年(公元26年)立了郭聖通為皇后,她的兒子劉疆也被立為太子。
從表面上看,郭聖通成了天下最尊貴的女人,她的人生達到了頂峰。
然而,帝王的愛,才是後宮女人最大的依仗。劉秀雖然給了郭聖通皇后的位置,卻把所有的寵愛都給了陰麗華。
隨著天下逐漸太平,郭聖通家族的軍事價值不斷下降,她在劉秀心中的地位也變得越來越尷尬。
一個女人,眼睜睜看著自己的丈夫和另一個女人情深意篤,而自己卻像個局外人,心中的苦悶和怨氣可想而知。
史書上說,郭聖通「懷執怨懟,數違教令」,意思就是她心裡充滿了怨恨,還時常不聽皇帝的教誨。
這或許是事實,但也可能是一個得不到丈夫關愛的妻子最真實的反應。長期的情感忽視,讓她從一個開國皇后,慢慢變成了一個深宮怨婦。
「呂霍之風」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也就是郭聖通當了15年皇后之後,劉秀終於下定決心,要做個了斷。
他頒布了一道廢后詔書,這道詔書不僅奪走了郭聖通的後位,更用極其嚴厲的措辭,給她釘上了一根歷史的恥辱柱。
詔書里最致命的一句話是,說郭聖通「有呂、霍之風」 。「呂」指的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雉,「霍」指的是漢宣帝的皇后霍成君的母親霍顯。
呂后心狠手辣、殘害皇子、專斷朝政,是歷史上外戚干政的典型代表。把郭聖通比作呂后,這無疑是皇帝能給一個皇后最嚴重的政治指控。
劉秀在詔書中還列舉了她的其他「罪狀」,比如不能好好撫育其他皇子,在宮裡像鷹鸇一樣讓人害怕等等。
然而,縱觀史書,並沒有找到郭聖通有任何謀害皇子、干預朝政的具體行為記錄。
因此,很多人認為,這道詔書上的罪名,不過是劉秀為了廢后而找的藉口,「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劉秀真正的目的,一是為他心愛的陰麗華騰出後位,彌補多年的虧欠;二是在天下大定之後,削弱郭聖通背後的河北豪強勢力,鞏固中央集權。
郭聖通和她的家族,在幫助劉秀奪取天下後,反而成了皇權集中的潛在威脅。
可想而知,當時的郭聖通內心有多絕望。
悲劇人生
被廢之後,郭聖通的命運如何呢?出人意料的是,劉秀並沒有對她趕盡殺絕。
他封郭聖通為中山王太后,讓她跟著兒子到封地生活。
她的兒子劉疆,也非常懂事地主動辭去了太子之位,讓位給了陰麗華的兒子。劉秀對郭聖通的家人也多有封賞,給予了他們優厚的待遇。
如果郭聖通真的像詔書里說的那樣不堪,劉秀又怎會如此厚待她和她的家族呢?
很顯然,那些罪名只是為了讓廢后這件事在政治上站得住腳。
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郭聖通去世。她的一生,可以說是成也政治,敗也政治。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當劉秀用一紙詔書為郭聖通定性後,這個女人的真實面貌就被永遠地掩蓋在了「呂霍之風」的陰影之下。她究竟是一個善妒的怨婦,還是一個可憐的政治犧牲品?或許我們永遠無法得知全部真相,但可以肯定的是,她的人生,無疑是一場令人扼腕嘆息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