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上掉餡餅
終於,公元前180年,強勢的呂后去世了。她一死,被壓抑已久的劉氏宗親和功臣集團立刻開始反擊。以陳平、周勃為首的元老們,發動了一場利落的政變,一夜之間,把呂氏外戚集團連根拔起,史稱「諸呂之亂」。
現在,問題來了:呂家倒了,皇帝誰來當?
按理說,順位第一的應該是大哥劉肥的兒子劉襄。這哥們在平定諸呂之亂中功勞最大,軍事能力也強。可元老們一合計,嚇出了一身冷汗。
為什麼?他們怕啊!
陳平和周勃們心裡的小算盤打得噼啪響:「劉襄這小子,太猛了!他舅舅家也不是省油的燈。我們剛趕走一個呂家,再迎回來一個強勢的『新外戚』,那我們這幫老傢伙不又成了背鍋俠?」
於是,他們開始在劉邦剩下的兒子裡挑。挑來挑去,目光就落在了遠在代地的劉恆身上。
為什麼選他?《史記》里說得明明白白:
他年長,名正言順。
他「仁孝寬厚」,名聲好。
最關鍵的一點:他媽薄家「善良」,沒勢力!
功臣集團需要的,不是一個雄才大略、讓他們無法控制的強勢君主,而是一個看起來溫和、背景乾淨、便於「輔佐」的「安全牌」。
劉恆,就是那個被選中的「幸運兒」。他過去的低調、仁厚,以及母親家的弱勢,在這一刻,竟然成了他最大的政治資本!這事兒,你說諷不諷刺?
四、從「躺贏」到「千古一帝」
接到長安的「登基通知書」,劉恆並沒有高興得忘乎所以。恰恰相反,他嚇得夠嗆,以為是個圈套。他先派人去長安打探虛實,確認安全後,才一步三探、小心翼翼地進了京城。
然而,當他真正坐上龍椅的那一刻,這位看似「軟弱」的皇帝,卻露出了他真正的獠牙——只不過,他的「獠牙」不是用來殺人,而是用來治國的。
他沒有像元老們期望的那樣當一個傀儡。相反,他迅速穩定了局勢,並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他節儉到令人髮指。 堂堂天子,龍袍穿了十幾年,想蓋個露台,一算要花一百斤金子,立馬罷休。他說:「百金,中人十家之產也。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台為!」
他真正心疼老百姓。 大力推行「休養生息」政策,把田賦從十五稅一降到了三十稅一,甚至一度免除全國田租。
他廢除了「肉刑」。 像砍腳、割鼻子這種殘酷的刑罰,在他手上被終結。
他對功臣集團既尊重又打壓, 不動聲色地就把兵權收歸中央,牢牢掌握了權力。
漢文帝劉恆,用23年的時間,把一個剛剛經歷戰亂和內鬥、一窮二白的國家,帶上了繁榮富強的快車道。他和兒子漢景帝共同開創的「文景之治」,為後來漢武帝的赫赫武功,打下了最雄厚的經濟基礎。沒有文景之治的「存款」,漢武帝拿什麼去「刷卡」打匈奴?
他的影響,早已超越了漢朝。他諡號里的這個「文」字,在古代是對皇帝最高的褒獎之一,代表著仁德、智慧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