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律層面看,這一行為已明確侵權。依據《民法典》第1023條,自然人聲音受法律保護,仿冒者未經許可使用AI合成聲音帶貨,侵犯了全紅嬋等人的聲音權,若導致社會評價降低,還可能侵犯名譽權。同時,偽造名人背書誘導消費,損害了消費者知情權,涉嫌欺詐,若涉案金額巨大或情節嚴重,甚至可能構成詐騙罪。
然而維權之路困難重重。全進華透露,此前仿冒賣蜂蜜的侵權案件仍在訴訟中,新的仿冒視頻卻層出不窮,「告都告不過來」。職業配音演員武陽也遭遇類似困境,聲音被企業盜用後,侵權方僅願賠償5000元且拒絕道歉,維權陷入自證循環。更值得警惕的是,仿冒已形成灰色產業鏈,仿冒者借名人聲音吸流獲利,甚至轉賣「萬粉大號」,若聲音克隆結合AI換臉,還可能生成「數字人」實施詐騙,危害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