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能不能打不好說,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寧可戰死絕不投降

2025-07-28     花峰婉     反饋
3/3
但皇恩浩蕩之下,犧牲也是重大的。先是傅清被叛軍圍殺於駐藏大臣衙署,後是福靈安病死緬甸軍中,明瑞敗死小孟育,傅恆前線染病身亡,明仁死於金川之役,奎林二征廓爾喀殉國,福康安鎮壓湘黔苗民起義病逝。

可以說孝賢皇后的同輩和第二輩男丁中,有一大半都為國殉職了。富察家族犧牲這麼大為的是什麼?就是為了報答乾隆皇帝和愛新覺羅氏的大恩,我們不能說富察氏家族子弟都是優秀的,但可以肯定,富察氏家族就不會有草包,其他的滿洲貴族世家也同樣沒有草包。

其三、皇帝只允許戰死絕不答應投降

對於戰死和投降,清代皇帝的態度是兩個極端,不管生前有什麼毛病和錯誤,只要為國殉職,那麼所有舊帳就會一筆勾銷,而且會追贈爵位讓子孫後代世享榮華富貴;不管生前有多麼獲寵、獲得多少榮譽,只要敢有臨陣退縮或是叛國投敵,那麼所有待遇將全部取消。

比如明瑞的案例就很能說明問題,當時他被困於小孟育的時候,隨軍的很多文職官員都突圍了,作為前線主將明瑞完全有機會保全性命,可明瑞寧可選擇戰死也絕不後退一步。

因為他很清楚乾隆的脾氣,到了這一步,明瑞如果有絲毫的退縮惜命之舉,那麼後果將是嚴重的,不僅富察氏家族的榮譽要受損,自己也會萬劫不復。回到京師將不容於皇上,也不容於列祖列宗。所以明瑞選擇戰死是明智的,回報率遠比投降和退縮要大得多。

八旗進入清中期以後,戰鬥力已經嚴重下滑,很多貴族子弟還沾染了很多壞毛病,提籠架鳥、遊手好閒,這是國家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必然會出現的現象,也是制度本身導致的。

當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之後,八旗軍隊早已不堪一戰,可是縱觀十四年的戰爭中,八旗將領也依然保持了骨子裡的那種硬氣,在太平軍面前還是保持寧可戰死絕不投降的高姿態。

不僅僅是八旗將領,綠營將官似乎也很少出現過叛國投敵的情況,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局面,與清代皇帝的統治思維不無關係。也許我們也可以這麼理解,清王朝在塑造國家性格的時候,早就將叛國投敵的基因給去除乾淨了。
呂純弘 • 72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52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7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35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