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這些累都還好說,頂多就是腰酸背痛腿抽筋,休息一下就能緩過來。
但在長途出行時,託運行李的成本問題才是最讓人頭疼的。
歐美很多已開發國家區間車線路特別少,比如美國,鐵路線沒幾條,火車票還貴得離譜,一個小時的車程就要一百多刀。
歐洲的區間車更誇張,價格差不多是中國的6倍。
所以除非是自駕,大部分人出行都會選擇坐飛機。
但在歐美坐飛機可不比國內!大部分航班託運都得額外掏錢,帶個小行李箱就得花280多塊(40美元)。
要是行李多,價格直接翻倍漲,第三個箱子甚至要一千多塊(150美元)!碰上廉價航空更離譜,託運一個箱子起碼要400多塊(60美元)。
很多機票也就兩三百塊,算下來託運行李的錢比機票還貴。
為了不花這冤枉錢,老外們只能把家背在身上,背包也就成了他們的必備品。
除了交通和住宿的不便、託運行李的成本,安全方面也得考慮。
國外經常有不法分子搶東西、偷東西,雙肩包背在身上就不會那麼容易被搶走,可拖著個行李箱,小偷估計都偷著樂,下手太方便了。
或許有人還是不解,那些能買得起私人飛機的富豪,為何也對大背包情有獨鍾,甘願加入背包客的行列?
這就不得不提到歐美獨特的文化審美了。
在他們的認知里,背包客從來不是窮游的代名詞,反而是酷的象徵。
背負著厚重行囊穿越荒無人煙的曠野,在未知的領域展開一場現實版絕地求生,這種充滿冒險與挑戰的旅行方式,正是歐美人心目中最具魅力的生活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