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積寺之戰:「史盲的鑑別神器」,別在被網上騙了

2025-07-01     花峰婉     反饋
2/3
叛軍這邊,安守忠和李歸仁挑大樑。安守忠是安祿山的老部下,打仗經驗豐富,之前還贏過郭子儀。李歸仁是安慶緒的心腹,擅長帶騎兵。叛軍總兵力10萬,比唐軍少點,但他們守著長安,地形占優,城牆高厚,士氣還沒完全崩。

叛軍的兵種主要是安祿山的舊部,加上一些胡人騎兵。雖然人數不少,可內部不齊心,安慶緒上位後,派系鬥爭沒停過,這也成了他們的軟肋。

757年9月底,唐軍開到長安城南的香積寺附近,叛軍迎戰,雙方在灃水東岸展開激戰。郭子儀把部隊分成三塊:李嗣業帶前軍,他和李俶坐鎮中軍,王思禮管後軍。回紇騎兵由僕固懷恩領著,埋伏在東邊的丘陵地帶,等著抄叛軍的後路。

戰鬥一打響,叛軍就派李歸仁帶著萬把騎兵沖唐軍前陣。李嗣業帶著安西、北庭的步兵硬頂,陣型擺得密不透風。可叛軍騎兵太猛,前陣還是有點亂。關鍵時候,李嗣業親自上陣,掄著陌刀砍殺,穩住了局勢。他還帶著2000陌刀兵反擊,把叛軍騎兵殺得七零八落。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時,叛軍放出幾千伏兵,想從右翼包抄唐軍。郭子儀早有準備,讓回紇騎兵從東邊高地衝下來,打了叛軍個措手不及。叛軍伏兵被衝散,陣腳大亂。唐軍趁機全線壓上,跟叛軍在香積寺附近拼了個你死我活。幾個小時下來,叛軍頂不住了,開始潰逃。

唐軍追著殺,砍了6萬多人,抓了2萬俘虜。安守忠和李歸仁帶著殘兵逃回長安,可當晚就撐不住了,扔下城跑到了陝郡。第二天,唐軍進城,長安終於回到了唐朝手裡。

香積寺之戰一結束,影響立馬顯現出來。

長安收復,唐肅宗的地位穩了。他在靈武即位時,很多人不服氣,覺得他名不正言不順。現在首都回來了,反對的聲音小了不少。全國各地的官員和軍隊也更有信心,願意跟著他干。

叛軍在香積寺折了主力,6萬多人沒了,戰鬥力直接腰斬。之後他們再也沒能組織起像樣的反攻,只能守著殘餘地盤苟延殘喘。唐軍則趁熱打鐵,收復洛陽,到763年徹底平了叛亂。

長安百姓盼來了和平,可戰爭留下的疤沒那麼容易癒合。城裡一片狼藉,宮殿民居毀了不少,經濟也垮了。唐朝政府想恢復秩序,可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歷史上,香積寺之戰被當成安史之亂的轉折點。《舊唐書》里夸郭子儀是「再造唐室」的功臣,現代學者也覺得這場仗打得漂亮,扭轉了唐朝的頹勢。不過,也有人指出,唐軍開頭有點慌亂,要不是李嗣業硬扛,可能就翻車了。追擊時也沒能全殲叛軍,留下點遺憾。

不管怎麼說,這場仗的意義是實打實的。它讓唐朝喘了口氣,也讓後人看到,亂世里總有那麼些人,能憑著智慧和血性,撐起一片天。

如今網上關於香積寺之戰的內容多得眼花繚亂,可靠譜的不多。咱得擦亮眼睛,別被忽悠。

有些文章把回紇騎兵吹成唐軍的救命稻草,說沒他們就沒這場勝利。事實是,回紇確實幫了大忙,但唐軍自己的朔方軍和郭子儀的指揮才是主力。別把功勞全推給外援。

還有人說這場仗雙方加起來幾十萬人,動不動就「屍橫遍野」。史料里清楚寫著,唐軍15萬,叛軍10萬,總共25萬左右。誇大數字聽著刺激,可離真相遠了點。

網上有人說香積寺之戰在長安城裡打,或者在城北,那都是胡扯。史書明確記載,戰場在長安城南的香積寺附近,現在的西安市長安區。

有些小說或視頻里,香積寺之戰被編得跟戲劇似的,什麼將領慷慨激昂的演講,士兵的內心戲,全是瞎編。歷史不是故事會,真相沒那麼花哨。
呂純弘 • 30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舒黛葉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36K次觀看
管輝若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40K次觀看
呂純弘 • 133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管輝若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20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11K次觀看
管輝若 • 35K次觀看
舒黛葉 • 36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管輝若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28K次觀看
呂純弘 • 220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116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