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紅嬋退賽真相:天才少女的傷病與榮耀,哪個更令人揪心?

2025-05-26     董寬楓     反饋
3/3
退賽決定,撕開了職業體育的光鮮假面。

武漢賽事票價因她缺席暴跌,原價330元的門票跌至120元,黃牛直言「觀眾只為看她」。

規則給予她特權:作為奧運冠軍,她無需參加選拔賽即可直通世錦賽和全運會。

這種「優待」引發爭議:是保護明星運動員,還是破壞公平競爭?

隊友的態度更微妙。

陳芋汐接過雙人跳搭檔掌敏潔,冷靜表示「比賽照常」;張家齊復出參賽,被媒體稱為「替補王牌」。

全紅嬋選擇坐在場邊,揮舞拳頭為對手加油,這一幕,被粉絲稱為「最心酸的體育精神」。

輿論場上的撕裂,折射出公眾對天才的複雜期待。

社交媒體上,全紅嬋早日康複閱讀量破億,網友呼籲「健康比金牌重要」。

另一派聲音質疑:「頻繁退賽是否浪費國家隊資源? 」「發育關是必經之路,為何她總『特殊』? 」

體育心理學家指出,粉絲的過度關注加劇了她的壓力。

「每次失誤後,她會反覆看網友評論」,隊友透露。

這種關注延伸至商業領域:她代言的運動品牌股價當日下跌2.3%,但公司堅稱「合同不受短期影響」。

廣東隊的沉默,讓謎團持續發酵。

教練組拒絕透露傷勢細節,僅強調「科學康復中」。

內部人士透露,她的訓練量減半,每日增加2小時理療,並接受水下阻力訓練以減輕關節負擔。

醫療團隊最擔憂的是心理狀態,一次隊內測試,她因害怕舊傷復發,在跳台前僵立了整整3分鐘。

此刻的武漢跳水館,掌聲屬於賽場上的健兒。

觀眾席上那個戴白帽的瘦小身影,或許正在經歷比任何比賽都艱難的戰役:

與傷病的拉鋸、與發育的對抗、與輿論的周旋,全紅嬋的「水花消失術」,這次能壓住命運的浪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