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墓全景
可中了進士就能做官了嗎?答案是否定的,韓愈生活的年代,中進士,僅僅是拿到可以做官的資格罷了,並不代表就能做官。想要做官,非得有關係才行。
韓愈再度受挫,可他沒有放棄,他選擇了繼續考試這條路。他接連參加了三次吏部博學鴻詞科考試,這個考試,相當於通向官場的資格證。可惜,三次考試,他均以失敗告終。
這下,韓愈頓悟了:考上的可能性極低。所以,與其苦哈哈地考,不如自己給自己找關係。於是,韓愈選擇了一條被讀書人不齒的路:自己給自己找關係,也就是找大人物自薦。
韓愈給當朝宰相修書兩封,信里,韓愈當然免不了對著宰相拍彩虹屁。完了之後,他也在信中向宰相展現了自己的卓絕文采和恢弘志士之氣。
可惜,信都寄出去了,迴音卻沒有。
韓愈沒有泄氣,他決定直接豁出去:帶著信求見宰相。可最終結果是:他得了人生中最響亮的一個巴掌。他剛跑到宰相府門口,就被門衛當叫花子攆走了。
門衛的嘴臉,深深刺痛了韓愈,他的自尊心被按在地上摩擦,那種滋味真難受啊。文人都常寫文疏解心中鬱結,鬱悶不已的韓愈在此後寫了一首詩,名曰《縣齋有懷》:
「人情忌殊異,世路多權詐。蹉跎顏遂低,摧折氣愈下。冶長信非罪,侯生或遭罵。懷書出皇都,銜淚渡清灞。」
這期間,韓愈又遭受了一次重大打擊:撫養他長大的長嫂鄭氏病逝了,韓愈悲痛欲絕。鄭氏是他人生最後的依靠,他一直想用功名利祿回報長嫂的養育之恩,可「子欲養親不待」,如母的長嫂竟在自己還未有任何功名時就溘然長逝。
韓愈多少覺得老天爺在逗他,回家為長嫂守孝期間,韓愈的眼睛都是腫的。此後的韓愈在洛陽結識了一個叫董晉的摯友,並在他的引薦下擔任了一個基層官吏。
基層就基層吧,好歹也是個「官」。韓愈在基層歷練一陣後,心裡還是蠢蠢欲動:說好的做人中之首,怎麼可以放棄呢?
公元801年,不甘心一輩子在基層摸爬滾打的韓愈再次參加吏部考試,這一次,他通過了。隨後,韓愈擔任了國子監四門博士,這個職務,說白了就是教授官員子弟和有才幹的庶人子弟,相當於正七品。
兩年後,在崗位上兢兢業業的韓愈被升任為了監察御史。普通官員升官,就會覺得自己要發財了,而真正為國為民的官員,則往往在升官後,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韓愈自然是後者。
升官後的韓愈越發變得「多管閒事」起來,恰在此時,關中出了大事:大旱後,百姓流離失所,可負責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實卻不僅不作為,還封鎖城內消息,謊稱關中糧食豐收,百姓安居樂業。
韓愈怒了,他目睹了災民流離失所、餓殍遍地的境況後,憤而上《論天旱人飢狀》疏,他還要求朝廷減免災民賦稅。
可韓愈的這封奏疏,皇帝根本沒當回事,他反而聽信了李實等的汙衊,直將韓愈貶到了連州陽山去做縣令。
好容易升官的韓愈,「呲溜」一聲,又回到了開始的七品芝麻官。韓愈內心苦,於是只能繼續寫詩抒發心中的鬱悶之情。
此後的十多年,也就是在韓愈人生最寶貴的年華里,他一直默默無聞。人說,對於真正的人才而言:蟄伏,恰是驚艷的前奏。蟄伏中的韓愈,亦是如此。
蟄伏期間,韓愈一直在不斷學習,並寫作了大量思辨性極強的文章,如《師說》、《原道》、《進學解》等。
隨著思考的不斷深入,韓愈對世事已經達到了「洞若觀火」的境界。這樣的韓愈,也已經具備了準確抓住機會「一鳴驚人」的能力。
公元816年,即韓愈寫完《進學解》3年後,年49歲的韓愈等來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個機遇。而這個機遇,也是他能有別於其他唐宋大家之處:他等來了一次天大的平叛機會。
韓愈的平叛機會,始於淮西節度使吳少陽之死,他死後,其子吳元濟秘不發喪不說,還不等皇帝任命詔書下來,就「父承子業」,自己做了淮西一把手。他還切斷了江南向朝廷的進貢之路,坐收賦稅,並與各地軍閥勾結,直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遠。
官員從來是「食君之祿替君分憂」,韓愈見狀,立馬熬了幾個夜寫下《論淮西事宜狀》的奏章,並向唐憲宗呈上。
這唐憲宗看了奏章後龍顏大悅:「哎呦,朕正愁怎麼收拾這群亂臣賊子呢?我還沒開口,你就上奏了,還把對策都給出來了,好傢夥,就你了。」
唐憲宗二話沒說,當即拍板:「這場平叛不僅要打,還要把這個不知天高地厚,不知皇帝厲害的吳元濟,打個永世不得翻身。」
韓愈上奏的第二年,即817年,唐憲宗就任命韓愈為前敵總參謀長,輔助剿匪總司令裴度平叛。「天降大任」,還是自己求來的,韓愈激動不已,當即就寫下了那首著名的《奉和裴相公東征途經女幾山下作》,表達自己必勝的信念。
這次平叛,韓愈立下大功,這倒不是因為韓愈武功高強,殺了多少叛軍。而是因為:他提出了一個關鍵性的建議,且得到了採納。
韓愈在平叛過程中,發現這吳元濟犯了一個大忌:他竟將主要兵力投入到郾城方向,而老巢蔡州的兵力非常弱。
打敵最好的方式是攻其薄弱環節,韓愈於是建議說:「咱不如,派發精兵數千,奇襲蔡州!」韓愈口才了得,自然在提建議的過程中,唾沫橫飛地跟裴度說道了一番,裴度摸著鬍子眯著眼,當即決定採納他的建議。
當年十月的一個風雪之夜,裴度派李愬率九千精兵,奔襲百餘里搗毀了蔡州。好傢夥,如韓愈所料,因此處兵力薄弱,沒幾下,吳元濟就被活捉,叛軍陷入群龍無首尷尬境地,很快便土崩瓦解。
隨後,韓愈繼續發揮他做「政委」的實力,用他極強的溝通能力,不費一兵一卒,就成功勸降了成德節度使王承宗,使之歸順朝廷。被韓愈的口水淹沒的王承宗,還主動上交了兩個州的地盤。
大功得立後的韓愈高興極了,可他忘了,人在盛景中時,恰恰是最要謹慎的。就在這平叛兩年多後,他犯了一個大錯,這個「大錯」,差點讓他掉了腦袋。
原來,819年正月,唐憲宗突然讓太監杜英奇,帶30宮人跑去鳳翔把佛骨迎回來了。他還做了計劃:佛骨接回後,先在皇宮保留三日,然後送各大寺院巡迴展出。
這事讓本就尊儒不喜佛的韓愈不滿,尤其,他還發現:這事把老百姓整瘋了,有的老百姓為了這象徵國泰民安的佛骨,把錢全部捐了出去,還有的百姓竟焚頂燒指,斷臂挖肉,來表達對佛祖的虔誠。
韓愈大發感慨,他意識到:這事再這麼發展下去,老百姓要遭殃不說,大唐的國運也會受到影響。同時,一直以來都在為儒家文化被道、佛壓制而苦惱的韓愈,也一直在等待著這樣的機會。
韓愈於是又熬了幾個夜,寫了一篇《諫迎佛骨表》上疏直諫。這篇文章文采斐然,說理透徹,唯一的缺點是:對於皇帝而言,這些話,形同於打臉。想想,韓愈一會說皇帝信佛會短命,一會說皇帝啥都不懂,一會威脅皇帝趕緊把佛骨燒了。
韓愈還說:迎佛骨這種事情,簡直是「傷風敗俗,傳笑四方」。
說實話,所有讀過這篇《諫迎佛骨表》的人都得承認:韓愈寫此文時,多少有些膨脹了。可想想,他膨脹也正常,剛剛以文官的身份立下平叛之功,能不膨脹嗎?
膨脹都是要付出代價的,韓愈的代價是「龍顏大怒」,大怒的唐憲宗要求立刻將韓愈斬首。好在,裴度等人力保韓愈,加上士大夫階層的影響力,韓愈終免去一死。可死罪可免,活罪難饒,韓愈被貶到了潮州做刺史,這個職位相當於現在的市長。
不用說,被貶潮州之際,已滿50歲的韓愈又免不了寫詩表達自己的鬱悶之情。他還在詩里說:「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這是做好了死在潮州的準備了。
從來「置之死地而後生」,做好了死的準備的韓愈,在潮州該幹嘛幹嘛,他興辦教育,獎勸農桑,為了解決教育資金問題,他還把自己那點可憐的俸祿也捐出去了。
韓愈的舉動感動了全體潮州人民,他們紛紛團結起來搞建設。一時間,潮州煥然一新。韓愈見此情景,自然也高興不已。
人在高興的時候,總有好事發生。就在韓愈被貶潮州僅僅幾個月後,力主迎佛骨的唐憲宗辭世了,唐穆宗繼位:沒錯,韓愈的機會來了,他召回了韓愈。
唐穆宗繼位一年後,韓愈又迎來了人生的一次重大機會:河北發生了叛亂,韓愈再次本著「為君分憂」的原則,想出了一個勸降的好點子。
這個點子就是派人去跟叛軍頭子王廷湊談判,讓他歸降朝廷。
不用說,唐穆宗聽到這法子後大喜:「如此甚好,朕不用費一兵一卒就可平叛,豈不美哉。」這個點子,就如同一群老鼠商量如何給貓系鈴鐺是一樣,法子是好法子,可關鍵:誰能去冒著危險系鈴鐺呢?
要知道,此前被派去平叛的驍勇將軍牛元翼,可是被王廷湊的叛軍打得抱頭鼠竄啊。你打都打不過人家,還想去勸降人家?這可能嗎?
韓愈不僅認為「把握很大」,而且還願親自前往勸降王廷湊。他對皇帝說:
「臣以為,王廷湊並不是真心反叛,他只是要當節度使,答應了他,則可化干戈為玉帛,一旦開戰,雙方皆血流成河。再說田弘正貪污軍糧,體罰士兵,王廷湊驍勇善戰,治軍有法,如此良將,用之何妨?」
韓愈口才出眾,唐穆宗瞬間被他說服了,當即任命他為宣慰使,前往鎮州。
韓愈這次平叛,表現得亦是極其出眾。他抵達鎮州見到嚴陣以待的王廷湊和眾叛軍,從容而正色地訓斥道:「皇上讓我來任命你為節度使,你們這是幹什麼?!」
韓愈的長相大氣,天生有一種威儀感,他此話一出,王廷湊就有些被他壓住了,道:「這是士兵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韓愈見狀又「蹬鼻子上臉」地罵起來了:
「皇上認為你有將帥之才,才任命你為節度使,沒想到你竟然連這些士兵都指揮不動!」
韓愈連皇帝都敢罵,自然不會怕區區王廷湊,自然也鎮得住。
韓愈僅用幾句話,就把王廷湊給折服了,他當即表示願歸順唐朝,聽從皇帝領導。
一場叛亂如此輕鬆就解決了,唐穆宗高興不已,當即就給韓愈升官了,一年後,又將剛剛升為吏部侍郎的韓愈,升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從三品)。
此時的韓愈,算是真正實現了自己自小的理想:做人中之首。
相比平叛為韓愈帶來的聲名,韓愈推行的古文運動,更是讓他聲名鵲起。韓愈之前,道家、佛家興盛,而讀書人最為尊崇的儒家卻落入下風。
韓愈之前,也有不少讀書人提出過文學復古主張,試圖讓弱勢的儒家能重新強勢起來。可惜,他們的希望最終都落了空。
韓愈在復興儒學前,看透了一個事實:當下的儒學之所以無法形成影響力,乃是因為駢文盛行。所謂駢文是一種文體,講究對仗工整、韻腳平仄和對聯類似,這樣的文讀起來爽,但卻不利於情感的發放。
而文,最重要的乃是一個「情」字,因為「情」對接是人性、倫理,也只有「情」能打動天下人,形成真正的影響力。
韓愈看懂了:如今的文,被駢文封印了。如何衝破封印,乃是讓文掙脫出駢文這種形式。於是,韓愈開始寫作散文,散文長短隨意,以意境、內容本身為先。
韓愈大力提倡的古文運動,實際就是「打倒駢文」。而這種文體,實際與當今的白話散文一脈相承。某種程度上,韓愈倡導的古文運動,是今世能讀到魯迅、老舍等作家的傳世文章的前提。
韓愈倡導古文,自己自然得瘋狂產出,他夜以繼日地寫作。也是因為他的努力,他才成了《古文觀止》第一人:被收錄24篇文章,遠超蘇軾的17篇。他被收錄的文章,比整個明朝文人作品加起來的總數還要多。
而他創造的成語更是多到驚人,達到331個之多。如坐井觀天、悲天憫人、耳濡目染、垂頭喪氣、舉手之勞、落井下石、無理取鬧、一落千丈、飛黃騰達、地大物博等成語,都是他創造出來的。
如此韓愈,難怪能成為蘇軾、白居易、杜牧等大家的偶像呢!蘇軾曾誇讚韓愈說: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出自《潮州韓文公廟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