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之後,孝武帝白天辛勤料理朝政,希望能儘快平定天下,為兒子留下一個安定王朝。
但在深夜中,他夙夜飲酒,坐在亡妻靈堂中暗自哭泣。
就這樣過了兩年,劉駿也染上一身重病,最後一命嗚呼。
在臨終前,他曾想著罷黜現任太子劉子業,換成愛子劉子鸞。
這件事遭到了大臣的反對,畢竟嫡長有序,隨意更立太子容易造成朝堂動盪。
而且劉子鸞才十歲,現在立為太子還太年幼,可以年長几歲後再做定奪。
只是孝武帝沒等到愛子長大,沒過幾個月,便病重而逝。
國不可一日無君,於是大臣順理成章地推舉太子劉子業為帝,史稱「廢帝」。
歷史上有以「孝」為帝的,也有以「仁」為帝的,也可以用「文、武」兩字。
即便再不濟,比如東漢末年的劉辯,只在位幾個月,於是被後人稱作「漢少帝」。
身為太子的劉子業,也沒弒父殺兄,也沒篡位奪權,登臨皇位也是百官推舉的。
他後來到底做了什麼,能夠被後人罵作「廢帝」?
看到這裡別著急,一會再說他那些罄竹難書的罪名,讓我們看看他的前半生都經歷了什麼。
比起弟弟劉子鸞出生時受盡寵愛,他出生的時候,父親劉駿還沒坐上皇帝之位呢。
劉子鸞五歲的時候受到各種封賞賜邑,是所有人的焦點。
而他五歲的時候,父親發動了對長兄的討伐,而身處京都的劉子業成為了大伯的人質。
在這期間,他遭受了各種非人的折磨,朝不保夕。
同樣是五歲,弟弟數次受到封賞,而他數次險些被殺。
雖然劉子業活了下來,但做人質的這段時期,依舊在他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
回到了父親的懷抱後,他以為自己終於可以觸摸親情的溫暖。
但是很遺憾,劉駿對自己這個長子並沒有感情。
首先是他一直駐軍在外,即便劉子業出生後,兩人也沒有太多的相處,很難產生感情。
二是因為登基稱帝後,兩人又因為皇帝和太子的身份,自然產生了隔閡。
因為當年劉駿的大哥就是太子,因為受盡寵愛,在東宮養了數萬名死士。
最後引發東宮之變,太子起兵刺殺了皇帝。
可能是因為這件事,這對皇帝太子也逐漸生疏起來。
而從小被忽視,又做過階下囚的劉子業,在登基後又會做出怎樣的極端事件?
荒唐皇帝
在劉子業成為太子後,他以為自己的父親只是生性涼薄,對所有的孩子都是一如既往的冷淡。
但隨著弟弟劉子鸞的出生,徹底摧毀了他的幻想。
因為他在父親和弟弟身上看到了從未擁有過的「親情」,非但如此,父親還更加嫌棄他。
當時劉子業學習還算用功,而且對大臣也比較謙恭,甚至還寫下不少文章和詩賦。
只是臣子們為了升官加祿,幾乎不怎麼拿他的文章當回事,全部湧進了弟弟的宮殿。
與此同時,父親還想要奪取他的太子之位,這讓劉子業開始變得偏激,對待文章和奏表,也變得疏懶起來。
這更讓父親孝武帝抓住了把柄,在眾大臣面前,怒斥他文章寫不好,性格也有問題!
這些事情都讓劉子業心中記恨,於是在父親病重而亡,自己順利登基後,開始了瘋狂報復。
他先殺掉朝中重臣,也就是他自己的親舅舅。
不為別的,只因為舅舅訓斥過他。
在殺掉自己的舅舅後,朝中再無制衡他的大臣,於是劉子業開始大開殺戒。
只要有違逆他的臣子,當夜便奪其職,戮全族,連襁褓中的嬰兒都不放過。
即便有些順從他的奸臣,也可能因為一兩句話說不對,直接賜酒毒死。
如果有些皇帝屬於昏君,會重用諂媚小人,但劉子業屬於無差別攻擊,只要看不順眼,全都殺了,和剛直諂媚無關。
最後連他的四個叔叔也被關入大牢,像豬狗一樣對待。
徹底瘋狂的劉子業,甚至還想將父親劉駿的墳墓挖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