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家中頗有些錢財,能夠讓孩子入私塾讀書的,那也得看家中父母的臉色。
有些父母比較開明,但是大多數人就會認為讀書沒什麼用,還不如學一門手藝能養家呢。
所以在古代,能夠讀上四五年書的人,已經算是少數了。
再加上那時候的壽命比較短,很多人在三十歲的時候開始走下坡路,四十歲就開始準備後事了。
很多人五六十的時候,就會因為多病纏身,尤其是得了慢性病的,在沒有科學治療的情況下,只能慢慢病死。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活到六十就要舉行大壽,因為能活到六十的老人,就可以稱為老壽星了。
所以古人根本不可能像現代人,讀書讀到三十多歲,很多人在十幾歲的時候還沒成績,就會主動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