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長期貧窮,因為你不懂得「雞群定律」,看完你就明白了

2024-10-17     幸山輪     反饋
1/5
有一天,一隻仙鶴誤入了雞群。起初,「鶴立雞群」的姿態讓仙鶴感到自得。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仙鶴髮現自己處境艱難,面臨著兩種結局:要麼被雞群排擠至死,要麼被雞群同化。無論哪種結局,都註定以悲劇告終。這便是所謂的「雞群定律」——在低層次的群體中,難以脫穎而出。深入思考後,我們不難發現,在社會中生存,雖然不可能永遠孤立,但所處的群體層次往往決定了個人的認知水平。認知的高低,不僅影響著賺錢的思維、方法,還決定了人際交往的方式,以及消費觀念和生活格局。不得不承認,即便你再有才華,也可能會因為低層次群體的習慣而變得平庸。

01第一個習慣:總是嫉妒富人和官員,而不是去學習富人的優點

在南北朝時期,有一位名叫謝靈運的文人。他自認為才華橫溢,卻未受到宋文帝的重用。宋文帝對他的評價是:「唯以文義見接,每侍上宴,談賞而已。」簡而言之,他不過是一個擅長裝點門面、善於談論古今的文人墨客,並無治國的大才。未能獲得皇帝的青睞,謝靈運沒有反思自己,反而對朝廷心懷不滿,還結交了一群同樣舞文弄墨的地方書生,一起飲酒作樂,共同抱怨。他與謝惠連、何長瑜、荀雍、羊璿之等人結伴遊玩,組成了所謂的「四友」。《南史》記載:「鑿山浚湖,功役無己。」元嘉十年,謝靈運因自己的任性而捲入群體罪行,被宋文帝以「叛逆」罪名處死,享年四十九歲。

一個讀書人,並未意識到「百無一用是書生」,反而認為自己的才學已足夠,只是缺少了賞識自己的伯樂。他怨恨那些高高在上的人,限制了自己的發展,從而產生了許多叛逆行為。

回到現代,我們會發現許多底層人士,一開口就謾罵富人,仇視富人,說:「他呀,還不是投機取巧,才賺了幾個錢;他的錢,指不定是灰色收入;他總有一天會倒霉,吃多了,還要吐出來。」對於官員,也恨不得他們「倒台」,表現出一種虛假的正能量。同時,對那些無所事事的人,卻義憤填膺。

將仇富仇官的思維應用到經濟上,低層次的人們仇恨那些勤奮的「鳥兒」,認為它們搶走了自己的食物。《烏合之眾》中提到:「個人進入群體之後,便喪失自我意識,在集體意志的壓迫下,成為盲目、衝動、狂熱、輕信的『烏合之眾』的一員。」在底層群體中,被大家同化,然後抱怨社會,仇恨有錢人,這種心態越來越明顯。
1/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