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高壓政策導致契丹文化遭受重創,民族特徵逐漸消失。雖然後來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曾短暫重用契丹人,但經過長期的打壓和同化,契丹族的民族特徵已經大大減弱。
到了明朝時期,契丹族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似乎已經從歷史舞台上消失了,成為了一個難解的歷史之謎。
現代學者的探索之旅
契丹族的突然消失,一直是困擾歷史學界的一大謎題。這個曾經叱吒風雲的游牧民族,怎麼會在短短几百年間就銷聲匿跡?
這個問題引發了無數學者的探索熱情。隨著考古技術的進步和歷史研究方法的革新,學者們開始了新一輪的探索。他們深入研究歷史文獻,分析考古發掘的文物,試圖從蛛絲馬跡中還原契丹族的命運。
上世紀90年代,一個意外的發現為這項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雲南省施甸縣,一群自稱"本人"的少數民族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
這個偏遠山區的小族群,竟然可能與北方的契丹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特別是其中一個姓蔣的家族,他們家族墓碑上發現了疑似契丹文字的刻痕。
這一發現立即引起了學術界的轟動,尤其是契丹文字研究專家劉鳳翥。作為國內契丹文字研究的權威,劉鳳翥對這個發現傾注了極大的熱情。
他多次前往施甸縣實地考察,與當地的"本人"進行深入交流,收集了大量的語言和文字資料。經過仔細研究,他確認墓碑上的文字極有可能是契丹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