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柴榮即位後,趙匡胤追隨他征戰四方。
那時,北漢與契丹聯合向後周進軍。大敵當前,柴榮親自帶軍出征。趙匡胤在這次戰役中展現了他的作戰能力。
在兩軍剛交戰時,敵方實力雄厚,後周節節敗退,還有不少士兵繳械投降。
趙匡胤作為副將,與主將張永德率兵左右夾擊。他衝進北漢皇帝的大營。
這種行為極大的鼓舞了當時的士氣,扭轉了戰場上慘敗的局面。
在這次戰役後,趙匡胤成功晉升為朝廷的中高級將領。
不久,柴榮下令整頓禁軍。趙匡胤利用這次機會接觸了很多將領,為他後續積攢了人脈,同時他也成為了柴榮的親信,一時風光無限。
957年,他追隨柴榮出征壽春、征伐濠州、南下揚州,他奮勇作戰,班師回朝後遷升為節度使。
不過不久後,柴榮疾病纏身。他在臨終之際效仿劉備託孤,將年僅7歲的兒子託付給趙匡胤。
柴榮去世後,他的兒子即位。不過因為年齡尚小,尚不能服眾,朝中一些大臣對此頗有怨言。
黃袍加身,結束混戰
趙匡胤在新帝登基時已經產生了異心。他命令親信散步新帝登基不利於朝廷穩定的信息。弄的朝中人心惶惶。
當時有大臣聽聞北漢和契丹又要聯合攻打後周。
不知兩國是有意試探還是有備而來,朝廷派趙匡胤出兵北上。
在中途,趙匡胤與親信合謀篡位。他的弟弟趁著趙匡胤假意醉酒之際,將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了他的身上。
趙匡胤做出一副受強迫的樣子,「勉為其難」的接受了成為皇帝的現實。
他率兵返回開封后,陶谷宣布皇帝禪位,隨後趙匡胤登基,改國號為宋。
他隨後帶兵襲占荊湖、攻滅後蜀、平定南漢、收取江南,結束了五代混亂的局面,基本實現了統一。
為了休養生息、恢復混戰帶來的創傷,他在鼓勵農桑,減免稅負,經濟得到了發展。
而且,他還在中央實行軍、民、財三權分置,權力相互制衡,加強中央集權。
同時,他完善科制、修訂刑律、藏書修書,社會風氣整體向好。
武將出身,忌憚猜忌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趙匡胤原本就是武將出身,這使得他不得不忌憚周圍手握兵權的大臣。
他推出一系列政策打壓武將的權力,使文官和武將互相制衡。同時也將禁軍的選練、建置、出征、作戰等一切權力都集中於皇帝一人手中。
這樣變革的弊端是軍隊的將領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更換,使得將軍與士兵往往對面不識,嚴重損害了軍隊的凝聚力,戰鬥力大大下降。
即便如此,他還是不放心身邊的將軍。
若是哪一天他們也效仿自己登基稱帝,他又該何去何從?
961年,他在皇宮設宴。
在筵席上,他話里話外透漏出對石守信等武將兵權的擔憂,甚至還問如果有人也像他一樣是被迫登基,他們是否會造反。
石守信等人聽了之後內心惶恐不安,連連磕頭表示衷心。
趙匡胤借著話便勸他們上交兵權,回家養老。
不久後,這些將軍聲稱患有疾病,辭官還鄉了。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還有一次,趙匡胤召集節度使陪自己圍獵。如果說科舉是文官的榮譽殿堂,那麼獵場就是武將的競技場。
這些人為了能在皇帝眼中留下好印象,拼盡全力的射殺獵物。
就在旁晚大家都帶著獵物滿載而歸時,趙匡胤卻孤身一人騎著馬奔向叢林深處。
這些人面面相覷,丟下手中的東西,騎馬追隨趙匡胤。
到達地方後,趙匡胤卻突然解開盔甲、丟掉弓箭,然後似笑非笑的對他們說:「這個地方偏僻無人,如果你們想做皇帝,可以趁現在殺死我了。」
這嚇壞了隨行的將領,況且不說這可能是帝王的一次試探,說不定周圍已經埋伏好了士兵。
更重要的是,他們有何膽量和武將出身的皇帝動手!
眾人跪地求饒,紛紛表示對皇帝的衷心。
趙匡胤見狀後頗為滿意,連忙大笑著說「莫驚,不過是一句玩笑話罷了」,然後便帶著戰戰兢兢的眾人,一起回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