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房丫環一直站立伺候夫家,33年後丈夫大笑:你快坐下,一起吃飯

2024-06-02     花峰婉     反饋
3/4
青年譚延闓

在義和團起義和八國聯軍入侵的雙重打擊下,清朝的貢院考場毀於一旦。由於人才的匱乏,他們還是決定舉行甲辰科會試,將考試地址定在了開封。

譚延闓參加了這次會試,他按題目要求縱古論今,條分縷析,讓閱卷的考官們耳目一新,紛紛給了他高分,放榜公示竟得了第一名會員,這在當時的湖南已經200多年沒此殊榮了。

一時間鑼鼓喧天,譚府管家第一個得到了消息,他興奮地沖向後院,一邊跑一邊高喊著「少爺中了」。待跑到正廳,譚鍾麟正在與正妻用餐,邊上伺候的依然是李氏,她已經這樣站著伺候人33年了。

管家來不及喘口氣,憋足力氣稟告道:「老爺,祖安少爺高中了,是第一名會員。」這時,李氏正準備給正妻的碗里填飯,她猛聽見管家的話,手裡一滑,「啪」的一聲,碗掉在地上摔了個粉碎。正妻一看,立馬來了火氣,正要開口教訓,只見譚鍾麟仰頭大笑,和氣地對李氏說:「你快坐下,一起吃飯。」

譚鍾麟突然放寬了宗法儀範的尺度,顯然,這是「母憑子貴」了。

風光返家的譚延闓來到大廳,桌上早已為他備好了豐盛的家宴,他驚訝地發現母親坐上了桌,這一頓飯,他吃得無比舒心。他知道,這是自己努力讀書的結果,他暗暗發誓,自己還要更加努力,讓母親堂堂正正地進出大門。

上任做官,譚延闓還是第一次。走時,母親李氏叮囑萬分:「兒啊,做官不徒求虛名,要做一個有用的人。」可以看出,李氏雖然沒有文化,但她一定是個眼光遠大、心胸豁達的女人。

沒想到譚延闓才走了一年,譚鍾麟就去世了。而為官一年的切身體驗,已經讓譚延闓厭倦了清朝官場,他沒有體味到清政廉潔的快意人生,反而目睹了清王朝的昏庸無能,於是乾脆以替父守孝報了丁憂,連夜南歸。

從此,譚延闓便以「丁憂守制」的名義,留在了長沙。他一邊用自己的方式孝順著母親,一邊將精力投入到新式教育中......

大清滅亡後,譚延闓任湖南督軍,追隨孫中山,不僅是宋美齡的干兄,還是陳誠的岳父,他的人生下半場可謂是熠熠生輝。

譚延闓的一生,離不開母親李氏的教導,他也一直秉承保護母親的孝道,在母親去世後,不惜與族人翻臉,打破陳規,拚命爭得從正門出殯的權利,讓母親風風光光入土為安。

1916年,李氏生了一場大病,不幸在上海病逝。譚延闓痛不欲生,想著母親生前一直思念家鄉,便決定親自扶靈回長沙安葬。

可是,老生長談的問題又出來擋道了。

博得功名的譚延闓是李氏的大兒子,他認為李氏下葬那天,就應該從譚家大門抬出。可是譚氏族人卻拉成了人牆,說什麼也不讓走正門,意思是作為一個通房丫環出生的妾室就只能從側門出殯。

譚延闓氣壞了,他大吼道:「你們難道不知這舊禮俗規害苦了多少人?」說著便命抬棺出門,沒想到族人們竟一擁而上擋住了去路。

譚延闓自認自己傳授新式教育數年,而自己的族人卻還在延續著陳舊禮念,這就是個天大的笑話。他索性跳上母親的棺蓋,俯臥在上面,大聲命令道:「我譚延闓已死,抬我出殯!」

如此這般,母親最終從譚家正門抬了出去,風光下葬,入土為安。

都知道,出生在清朝窮苦人家的女孩,沒有資本,沒有地位,更沒有話語權,她們被無視,被踐踏,更被傷害,唯一改變命運的希望便是寄託於孩子——母憑子貴。
呂純弘 • 129K次觀看
呂純弘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花峰婉 • 17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花峰婉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滿素荷 • 4K次觀看
喬峰傳 • 34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