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44歲婦女臨終對清潔工丈夫吐露一個秘密:我曾是大清皇妃

2024-02-17     花峰婉     反饋
1/4
1953年9月17日,北京辟才胡同西口,一位名叫傅玉芳的、年僅44歲的中年婦女走完了人生的最後征程。在彌留之際,她對自己作為清潔工的丈夫,說出了自己隱藏多年的秘密:「我其實曾是個大清皇妃」。

一、滿洲秀女,少年夫妻

1909年12月20日,一個女孩在北京一貧窮的滿洲家庭中呱呱墜地,而她便是後來的大清皇妃——文繡。

文繡的祖父名叫額爾德特·錫珍,他曾官至禮部尚書,家中曾有大片房產。然而到文繡父親端恭一系,額爾德特家卻驟然中落。端恭一生都不得志,未曾正式任官,同時他還生性紈絝,敗光了家產。到了文繡出生時,家中便陷入了貧困。

文繡的母親姓蔣,是個漢人。端恭去世後,蔣氏隻身撫養文繡三姐妹,艱難度日。雖然家裡窮,但是蔣氏並沒有放鬆對她的教育。1916年,文繡進入小學讀書,晚上則幫助母親繡花掙錢。

文繡非常爭氣,她刻苦用功,因此成績名列前茅。1921年時,文繡迎來人生的轉機,她被前大清醇親王載灃選中,成為「大清皇帝」溥儀妻子的候選人。

眾所周知,早在1912年清朝就已然滅亡。然而,由於民國和清室早就簽訂了優待條款,溥儀的小朝廷依然可以居住在紫禁城,享有每年400萬銀元的年金以及外國君主的權力。因此在紫禁城內,溥儀依然是「皇上」。

早在清初,清廷就確立了「選秀女」制度,每個滿洲家庭的女兒都有機會選入宮,成為嬪妃。後來由於八旗人口增加,參選者眾多,在乾隆以後便將八旗平民女子排除在選秀之外。

皇室秀女的標準,主要以德行和禮儀為上,因此不甚講究長相。文繡相貌確實平平,但其品德和才學在秀女中均名列前茅。因此,文繡成為了溥儀皇后的熱門人選。

據太監信修明的《老太監的回憶》中提到:

「議婚時對端恭之女保舉甚是厲害,並將照片附上,讓皇上自擇。」

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清宮裡的幾個皇太妃卻提出了異議。端康皇貴妃認為,文繡家實在太窮,恐怕進宮後有小家子氣,因此極力反對立文繡為後。

相反,榮源之女婉容家境十分富裕,而她的長相也遠勝於文繡。到了1922年,溥儀最終親自圈定,將婉容立為皇后,而文繡則被立為淑妃。

從性格上來說,婉容和文繡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女子。文繡更偏向於舊式女子,端莊拘謹、知書達理,凡事皆由分寸,絕不越禮。

而婉容早期受到了西式教育,開朗而大方,通英語,喜歡吃西餐和西式裝扮。進了皇宮,婉容破天荒般地將自己居住的儲秀宮修繕成中西合璧的風格,增設了浴盆、浴室以及沙發軟塌等西式家具,同時還將儲秀宮後殿的麗景軒改造成一間西餐廳。

和婉容一樣,少年天子溥儀對那些洋玩意也有著深厚的興趣,因此相比於文繡,他和婉容更談得來。

不過一開始,溥儀和文繡的夫妻生活還是較為和諧的。聽說文繡喜歡聽戲,溥儀專門花大價錢給她買了名牌留聲機;聽說文繡喜歡養花草,溥儀也隨她去養,甚至還安排給買來最名貴、最罕見的品種。盛夏時節,溥儀還會帶著文繡去景山、北海消暑。

曾有太監說,文繡與溥儀一開始就不合,這是不符合歷史實情。事實上,文繡的才學和詩才,頗得溥儀的欣賞。兩人之間經常詩文唱和,浪漫至極。當時,溥儀曾給文繡寫了這樣一首詩:

「夜坐階生冷,思君方斷腸。寧同千萬死,豈忍兩分張。孰意君至此,悲秋漸若忘。洗盞相暢飲,欲罷願換休。」

從詩文中看,溥儀對文繡還是相當依戀,甚至到了「寧同千萬死,豈忍兩分張」的地步。但是花無百日紅,隨著婉容的逐漸得寵,溥儀和文繡的婚姻卻出現了裂痕。

二、妒後婉容
1/4
下一頁
呂純弘 • 131K次觀看
呂純弘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花峰婉 • 17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花峰婉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滿素荷 • 4K次觀看
喬峰傳 • 34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