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芝瑛
而此時,王廷鈞卻仍然抱殘守舊,守著一個閒官,終日吃喝玩樂,更加碌碌無為,擺爛不堪,也聽不進去妻子的規勸。
這一天,王廷鈞又去喝花酒了,深夜未歸。秋瑾越想越氣,此時的她已經接觸了新思想,對封建的三從四德很反感,決定做一個新式女性。
於是女扮男裝去戲院聽戲,不巧碰見了丈夫。王廷鈞還是舊思想,認為妻子拋頭露面是奇恥大辱,一怒之下動手打了妻子。
這下秋瑾清醒了,很想離開這個在思想上與自己漸行漸遠的枕邊人。
恰好這時,吳芝瑛的伯父-大學者吳汝綸從日本考察結束回國,他的新思想令秋瑾耳目一新。於是為了打開眼界,學成知識,秋瑾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赴日求學。
而當她將決定告訴丈夫時,丈夫強烈反對,理由是兩個年幼孩子要照顧。甚至竊走她的珠寶與積蓄,以阻撓她赴日。
但秋瑾去意已決,她氣憤地吼道:「你可以偷走我的錢財,但捆不住我留學的決心」。
秋瑾只得變賣僅剩的財產,在吳芝瑛資助下,隻身東渡日本。
秋瑾到東京不久,便一展抱負志向。
她結識了魯迅、宋教仁、黃興等人,加入同盟會,創辦雜誌,自號「鑑湖女俠」,發表告同胞書,主張男女平等,反對男尊女卑,反對纏足,提倡女子接受教育等。
秋瑾在留學期間,聚眾演講,文思泉湧、氣勢磅礴.....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詩篇。
後來局勢演變,1905年底秋瑾不得不回國。返國途中,她感嘆「我欲乘風去,天涯咫尺間」,內心充滿為祖國人民爭民Z獨立的雄心壯志。
東京只是秋瑾嶄露頭角的驛站,更遠的前方還在等著她,等待著一個永不言敗、與命運抗爭的女子。
三、秋風秋雨愁煞人:尋求解放,32歲赴死
曰歸也,歸何處?猛回頭,祖國鼾眠如故。
學成歸來的秋瑾,已是一名堅不可摧的戰士了,她風風火火地開啟了她的啟蒙運動,如主持光復會,創辦學堂,提供武Q等,一次制彈時不幸受傷,只得回老家養傷。
為籌得辦中國女報的經費,秋瑾長途跋涉到湖南湘潭公婆家借得3000大洋。卻又在幾天後,喬裝打扮,不辭而別,甚至登報「脫離家庭關係」。
這就令人匪夷所思了。
其實,她是在保護家庭,以免株連家庭。畢竟參加革M,就意味著犧牲,為了丈夫和孩子,秋瑾在報上發泄對丈夫的不滿,宣布與丈夫離婚。
王廷鈞知道,秋瑾觸怒了清政F,他們是不會放過她的。可他又什麼都做不了,因為他知道妻子義無反顧的倔強性格。
果然,光復會起義連續失敗。
短短半個月,光復會成員前赴後繼、英勇就義。同時英勇事跡也鼓舞了大眾,加速了清王朝的土崩瓦解。
1907年7月6日,徐錫麟刺S安徽巡撫恩銘失敗,被抓後被凌遲處死,秋瑾聞訊,痛不欲生。
而當她得知清Z府來抓她的消息後,原本可以逃走的,但她卻拒絕逃走,對勸她的人說:「革M要流血才能成功,滿奴能將我綁赴斷頭台,革M成功至少提早5年」。
秋瑾想用她的死,喚起大眾推翻清Z府的決心。秋瑾一語成讖,5年後即1912年,清王朝走向覆滅!
7月14日,清軍逮捕了秋瑾。
而此前她早已燒毀了秘密文件,將學生們遣散回家,等清軍包圍了大通學堂時,只剩她1人。
秋瑾被連夜審訊,要她交出組織情報及同黨名單,秋瑾堅不吐供,只寫下了那句盛傳了100多年的7字名言:
「秋風秋雨愁煞人」。
這是秋瑾唯一的「筆供」。
次日凌晨,在紹興軒亭口,秋瑾大義凜然,被清軍斬首,從容就義。
死時年僅32歲。
王廷鈞得知妻子犧牲,悲痛欲絕,他終於明白了妻子心中的民族大義。心灰意冷的他辭掉官職,帶著一雙兒女回到湖南,因思慮過度,2年後追隨妻子而去。
父母雖然早逝,但一雙兒女卻大有作為。
長子王沅德繼承經營家族生意,家財豐厚,仗義疏財幫助地下D渡過難關,創辦學校以改變國家狀況等。
女兒王燦芝也同母親一樣很有才華,熱愛武術,成為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此後又培養了很多中國飛行員。
說到底,丈夫子女都受到了秋瑾的影響。
王廷均與秋瑾雖然最初志趣不相投,但兩人內心還是有愛的,秋瑾為保護丈夫兒女,與家庭脫離關係:丈夫則思念妻子,鬱鬱而終。
很多事,只有經歷了,才懂得可貴。
回顧秋瑾的一生,從名門望族的千金,到富紳豪門的少奶奶,再到清廷膽寒的女英雄,最終拒絕逃走從容赴死,令人動容不已!
秋瑾本可以逃走生還的,卻堅持留下來以自己的「死」來喚起人們的覺醒。
這與魯迅《吶喊》文集《藥》里的主人公「夏瑜」很相似,秋瑾就是夏瑜的原型,夏與秋相對,瑜與瑾相對。
秋瑾是中國第一批女權運動的先驅,為民Z革M與婦女解放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她的光輝思想將永遠在歷史長河裡熠熠閃光。
秋瑾雖然離開100餘年了,但她為國家、為民族捨生取義的氣節與精神,將永遠長存於人們心中,永遠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